大多時候,我們習慣透過附加檔案,讓收件者的腦中對主題有完整的畫面,加速他們對整件事的理解,例如附上最新的產品趨勢圖、當季業績、系統報表、測試結果等等。另一方面,透過附加檔案,寄件者還能證明自己的建議或想法,是在證據的支持下所衍生,加深對收件者的說服力,而達到溝通的目的。
無論簡報內容你背得多牢,眼前的人就是有辦法讓人必須脫稿演出。所以對客戶簡報,挑戰絕對不是簡報本身,而是你的控場能力夠不夠。很多年前,我去紐約進修,課程是關於職場人士必備的「商務溝通」技能。上課之前,我和旁邊一位化妝品牌的巴拿馬籍行銷經理聊了起來,兩人輪流分享工作上常遇到的溝通問題和挑戰。
在職場上,以往都是見面三分情,人跟人之間有事見面講,問題當面解決。但疫情時代,虛擬溝通(Virtual Communication)的需求大增,因此在見不到面的情況下,還能有良好的溝通,就成了一門顯學。上班族每天來往的 Email 少則數封多則數百封,一個沒注意,忽略了看不見的溝通眉角,可是容易得罪人。舉個例子,我在「商務Email的結構化寫作法」課程提到,要寫好一封 Email,就得先從基本元素下手。
這類的台詞通常就是講者講自己想講的,但成效如何呢?大概就跟今天的天氣一樣冷吧…前陣子讀到一本書《投資最重要的事》,是投資界的傳奇人物 霍華.馬克思( Howard Marks),他在書中提到「…… 如果你採用一般的行為,你會得到一般的結果,不論是好還是壞。只有當你採取與眾不同的行為,你的表現才會異於常人,而且只有在判斷比別人卓越時,你才會有高於平均表現。」
多年前,我到北京上課, 下課後回到歇腳處,接到辦課單位的窗口來電。他問我:「JOY老師,你明天能不能幫 Elon Musk 做簡報諮詢?」「Elon Musk?! 」原來「特斯拉」的創辦人伊隆.馬斯克要來北京演講,他的幕僚在找人諮詢演講簡報,並且陪馬斯克演練。辦課窗口知道我有諮詢經驗,打電話來問我們報價,同時提到還有另一家候選廠商。
很多主管告訴我,他們在聽了部屬的簡報後,也常有那種「少了什麼」的感覺,而我在課堂安排的演練和一對一發表對此體會尤其深刻。同學們個個有備而來,精心準備每一場內容,說起話來也都有條有理,但每每在聽完簡報後,卻令人有種莫名空虛的感覺,就好像吃了很多東西,卻記不得自己究竟吃了什麼,歸根究柢,這種「欠一味」的簡報,令人無法口齒留香的關鍵,主要還是源自於.......
「JOY老師,為什麼你三分鐘就可以看出一個人會不會簡報?」那天去秀傳醫院做簡報諮詢,有位女學員在演練完後,帶著炯炯有神的雙眼來問我。因為課程時間有限,當下我僅簡短回覆,接著就開始下半場的諮詢;但心裡一直掛念著,想著回台北後一定要寫篇文章好好回答,謝謝她問了這麼棒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