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領域,由於產品經常涉及深奧的技術規格,簡報者經常面臨著一個難題:如何將複雜的技術細節變得容易理解且引人入勝?在這方面,蘋果公司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每一次蘋果的產品發表會,不只是展示新技術,它更是勾動人心,讓人聽完立刻想下單。在美國時間10月30日的發表會中,只用30分鐘,他們將M3系列晶片描述成是提升工作效能的必備夥伴,帶著我們飛速前往想達到的目標。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主講者多為技術背景的專家,打破了公眾的刻板印象。
「老師,你能教我如何愛上英文嗎?」一位資訊流通業的業務副理問我。乍聽下覺得有些疑惑,心想「為什麼要愛上英文?」然而副理解釋:「因為愛上英文,才不會覺得學英文很痛苦,也才有機會真正學得好。」這讓我恍然大悟。副理和許多人一樣,認為只要熱愛學習的主題,表現自然就會很優秀。但是,萬一有人始終無法愛上英文,難道就意味著他們永遠學不好嗎?
在職場上,簡報是一種常見的溝通工具,考驗講者在報告當下是否能透過精準的表達和投影片的視覺引導,向目標聽眾傳遞清楚和正確的訊息,以達到溝通的目的。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在實際執行時,我們往往容易遇到各種問題和挑戰。近期發生的艾怡良金曲頒獎事件,儘管發生在演藝圈,但對於職場簡報的技巧和準備方面,卻提供了三個非常重要的啟發。
在面對產品缺點時,人們往往會陷入「藏拙」或「不藏拙」的思考陷阱,但這種二分法思維卻會限制選擇。這時,試著先問自己「為什麼要藏?」來找更多選擇,避免把產品缺點變成自己的盲點。在商業行銷中,揭露產品缺點有時比隱藏更能贏得客戶的信任和共鳴。透過「先否定再肯定」的說話原則,了解客戶的需求,並以對比方式強調產品的特色,能讓客戶更容易聚焦在產品的優點上。
有位同學提問「生活壓力這麼大,百忙中至今你還持續用口說課的訓練方法練英文嗎?」我的答案是「Yes and no.」。如同工作的最高境界:「你以為我在玩,其實我在工作;你以為我在工作,其實我在玩。」,口說的訓練方法,都是我親身驗證有效才轉為系統化的方法學,在十多年的練功下,早已內化為生活的一部份,所以當你以為我在練英文,其實我在過生活,但你以為我在過生活,其實我在練英文。那怎樣才能做到將「練英文」內化的無痛做法呢?
線上會議無論是會議主持人,亦或是希望會議可以準時結束的參與者,我們都希望會議進行能兼顧效率和效益。那麼有哪些觀念和技巧是可以由我們「主動」去掌握,促進線上會議進行更加順暢呢?
你是不是覺得「做簡報」猶如心中大石?不論是用中文還是用英文報告,看著人說話過於彆扭、太過緊張,明明事前準備很久,結果一上場報告,「腦中想的是東邊,嘴巴說出來的卻是西邊」,老出現一堆辭不達意的窘況。除了對權威感到緊張、擔心結果表現等心理因素外,另一個常見的根源問題,就是在無邊無際的簡報宇宙中「迷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