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管理

2021年必讀!10本Bryan與大人學讀友推薦的名人傳記

前陣子,Bryan在臉書上分享了他近期看的幾本傳記,許多人也紛紛在底下回應了自己非常喜歡的傳記,甚至也有不少人用心寫下推薦原因。大人學編輯群特別將這些「愛書人」大推的書整理成一份書單,提供給各位參考。究竟大家都讀了哪些書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我如何選擇、購買、放棄與吸收一本書?

我在先前的文章【如何從閱讀中獲得最多?分享我的看書習慣!】裡,曾經簡單談了我的選書與閱讀方式。後來看到一些讀友留言,不只與我分享他們的閱讀習慣,也有人提問「如何做讀書筆記」,還有「如何決定棄讀一本書」。所以,這次我想更深入聊聊我對「閱讀」的看法。

從心理學角度談「有效」的學習技巧

讀書也好、工作也好、追求理想也好,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必須學習跟動腦。很多人覺得只要勤奮就能做到,事實上卻不一定。「死勤奮」在一些認知能力需求較低階的任務中(例如包裝、影印文件等)才會有效;在需要高等認知能力的任務中(例如讀書、工作、經營公司等),光是勤奮還不夠,你也必須思考有效的「策略」,否則只會事倍功半。

從心理視角談「抱怨」:非直接對本人的抱怨、討拍有什麼用?我們能從中獲得什麼?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抱怨」,特別是「非直接對本人的抱怨」。 例如對著另外的人討論對工作的抱怨、或是對生活與關係的抱怨等,也就是所謂的「討拍」、「取暖」。

如何定義人生的「有用」與「無用」

「對我爸媽而言,『有用』實在太重要了。」低著頭的他,抬起頭來看我。「我的父母一直灌輸我,要做『有用』的事,當『有用』的人,因此,我也一直聽他們的話,考上他們覺得有用的學校與科系。但如果我想做的,是他們眼中『沒用』的事,那是不是代表,我就是『沒有用』的人,就是『沒有價值活在這世界上』的人?」

你或許覺得長大好難?沒把生活過好,才是讓長大的日子變得艱難的主因

今天,我想來聊聊「為什麼長大好難」這個話題。不少人都跟我提過,說他們很懷念小時候或學生時代,雖然我自覺學生時代過得還滿辛苦的,所以沒有這樣的感覺,但我可以理解為何很多人會對那個時期感到懷念。畢竟年紀小的時候要煩惱的事情少,如果家境優渥一些,吃得飽、穿得暖,除了讀書與成績,確實是無憂無慮。

【大人學書摘】為何多數台灣學生那麼怕「沒考好」?讀MIT時,教授一句「真開心你沒拿到A」點醒我的事

許多師長和父母常灌輸孩子一個觀念:考試一定考第一啊,否則就是輸在起跑點,未來無望了。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下,孩子肩上不自覺就背負著「考高分」的重擔。這在許多模範生身上尤其常發生,對他們來說:沒有考到滿分或第一名,人生就彷彿完全失敗了。這也就是為什麼,近年來名校屢傳學生輕生的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