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的旁觀者和當事者

「八卦」的旁觀者和當事者

(Photo by Keira Burton,from Pexels

聖誕前去美容院修剪頭髮,一坐下來,服務人員就在化妝鏡前擺上了一疊雜誌 “Marie Claire”、“Cosmopolitan”。(在香港的時候是「美麗佳人」、「東周刊」、「明報周刊」、「壹週刊」;在台灣則是「壹週刊」、「時報週刊」、「Elle」等等。)

可見美容院的「推薦閱讀」沒有太大的文化差異 — 以女性流行時尚雜誌,搭配時事娛樂新聞雜誌為主。

我之前一直想不通,為什麼「最新髮型指南」、「如何改善雙下巴」、「如何消除皺紋」的文章,跟名人的逸事緋聞、明星的愛怨情仇同樣是美容院的指定讀物。

一直到最近我才想通了這些娛樂八卦新聞的真正功效。

所有的這些明星、名人的新聞:召妓的、連續劈腿出軌的、酗酒打小孩的、單身多次失戀的、離婚帶兩個小孩的、未婚生女的、生了三個小孩沒結成婚的、三妻四妾的、失婚最近準備當爸爸的…...,為讀者提供了一個比較的參考。

這些名人的際遇一點都不符合所謂「正常」的標準 — 他們沒有在 30 歲之前結婚生子、他們的兒女沒有上名牌學校、他們沒有長期而穩定的婚姻關係、他們被撕破的模範生假面具、他們為了離婚官司頭痛萬分…...

看這些娛樂新聞可以讓人一邊享受「知的樂趣」、一邊暗自慶幸和那些單身沒結婚、結婚後婚姻破裂、晚婚不孕等等的比較起來,自己的生活總算是差強人意。

或者原本覺得自己的老公不解風情、又有數不清的缺點,但看到心目中的優質偶像原來有那麼不堪的真面目,就覺得枕邊人突然可愛了起來。

就算看到了明星戀愛、結婚、生子的好消息,看新聞的人可以在心裏嘀咕「這個新的男朋友一看就是花心大蘿蔔、不靠譜」、「這個強國來的小明星只愛他的錢」、「我就等著看小孩長得跟整容過的父母差別有多大」…...

新聞的主角無辜地成為街頭巷尾評論的焦點; 而新聞本身則為生活平淡的普通人注入了「自我感覺良好」的強心劑。

於是,去一趟美容院不只離開的時候美麗動人,幾個小時之內吸收的最新美容知識、以及閱讀「八卦新聞」產生的小小優越感,可以說是讓人從裡到外煥然一新。

八卦新聞的解憂效果,跟三姑六婆議人長短的動機是一樣的:套用自己認同的「社會標準」來論斷他人,進而產生自我感覺良好的效果。

多年前有個以講話惡毒出名的親戚,在收到結婚喜帖的時侯,不但沒說恭喜,反而冷冷地說「真沒用!70 歲了才第一次嫁女兒!!我 70 歲的時候早就做祖母了。」

送喜帖的人當然覺得很難受,這位親戚仗著自己是家族裡輩份最高的,經常說話傷人,還以自己句句機鋒而洋洋得意。也因為她是長輩,沒有人敢指正她,這些年來她傷害人的本事已經升級到了十號風球的段數。

嚴格說來,在心裡議人長短的讀者如我者,跟那個伶牙俐齒的長輩其實沒有太大不同:長輩坦白說了真心話;而讀者絕大多數在心裡評論、或者頂多與三五好友飯後閒聊。但「八卦」、「道人是非」這件事的本質和效果是一樣的。

(即便知道在人背後議論長短是不對的,但我還是無法抵擋討論八卦事件的快感。主啊,請原諒我!)

話說回來,雖然絕大多數的時間我們都是八卦事件的「旁觀者」,但在不同的時間點,我們也都曾經是八卦的「當事者」。可能是不欲為人知的辦公室戀情、可能是不符合長輩期待的人生進程、可能是不足為外人道的家務事…...

當我們不幸成為八卦的「當事人」(或者是因爲某些事情被身邊的三姑六婆追擊的人)其實一點都不需要像阮玲玉一樣悲情。「人言可畏」只對於在乎「人言」的人才有效;當你不在乎「人言」的時候,社會觀感是不會產生作用的。

你可以這樣想:

1. 你為社會作出了巨大貢獻

因為你,使得這些在背後談論你的人覺得人生更加美好,也多了與人交流的話題。因為你,讓這些原本生活無趣的人有了很多想像的空間,多了很多樂趣。這是對社會的無形奉獻。

2. 別人的想法一點都不重要

這是你的人生,不是別人的。別人怎樣說你,一點也不重要。科學研究顯示,狗看人的成像比實際低,這也是為什麼狗會對著身體比牠大的動物吠叫的原因。你我都不會在意「狗眼看人低」,那為什麼要在意別人的看法呢?

3. 你跟他們不一樣

記得醜小鴨的故事嗎?醜小鴨因為長得跟別人不一樣,經常被取笑。當牠變成天鵝之後,就沒人敢說閒話了。那些說閒話的人不明白你的苦處,所謂「夏蟲不能語冰」,其實也沒什麼好在乎的。

4. 今天的新聞是明天的歷史

「八卦」消息跟任何新聞一樣,是有時效性的。新鮮感一過,人們自然會尋找新的話題。就像鋼琴王子的消息炒完之後,換成優質偶像的新聞一樣。

「八卦」的時候,想想別人的苦處;「被八卦」的時候,想想自己的長處。 少跟人比較、少花些心思在別人的閒事上,世界就會更加美好了。

適逢聖誕佳節與新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不再成為「八卦」的受害者!

原文轉貼自:火山腳下的二三事原文連結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
覺得這篇文章好嗎? 請分享給您的朋友
歡迎「讚」一下我們的粉絲專頁,接收最新文章!
孫婕 / FM Obligacion

台灣人,美國賓州卓克索大學企管碩士。在亞洲金融業工作多年之後,於 2017 年底從香港移居菲律賓,落腳馬榮火山底下的小城鎮 — 黎牙實比市(Legazpi City), 一個慢活、樂活的地方。她從都市人變成鄉下人;從基督新教徒變成羅馬天主教徒;從職業婦女變成家庭主婦;身邊從車水馬龍變成鄉間小路;耳邊從熟悉的廣東話變成比克爾語。這個專欄是一個成為鄉下人不久的都市人,所寫的關於她在都市叢林探險的聞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