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的秘密:打造自己的能量系統

自我管理的秘密:打造自己的能量系統

(Photo by Radu Florin from Pexels

什麼是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像是個秘密魔法。好像只要參透了這個要訣,人生就可以從此變得很輕鬆。蜿蜒曲折的道路瞬間變成康莊大道,沒有自信的自己可以變成好漢一條。

我非常沈迷於各種「自我管理」的技巧。舉凡時間分配、自律法則、甚至飲食睡眠法…只要是能跟「更有生產力」、「更高效」、「更瘦更美」扯得上邊,能夠給我一絲絲能「讓自己變的更好的」技巧,我都全盤接收。有一陣子,早上起來我熱愛刷各種自我管理文章,看著看著,覺得疲累的自己似乎又有了希望。我興致勃勃地嘗試各種時間管理法、閱讀各種高效人士的秘訣,可是無論是早上起來晨跑看報,還是利用零碎時間吸收新知,經過無數種嘗試,我還是沒有找到那個銀色子彈,帶領我走出魯蛇的泥淖。

找遍天涯海角,試過無數種技巧的我,繞了一大圈才發現:自我管理其實無關乎早上幾點起床、大便前要先跑幾公里、或是畫出各種圖表清單來規劃一天;自我管理,其實在於設計出一套屬於自已的能量運作系統。就像是一部機器會有最佳使用法則,每個獨一無二的你,都有屬於自己的精密運作模式。

複製別人的成功法則沒有用,最王道的,是替自己量身定做一套屬於你的操作手冊。

能量是啥?

「能量」兩個字聽起來很玄,但我想要形容的東西很簡單:就是「什麼東西給你有動力,覺得飽滿 vs 什麼東西讓你疲累消耗」僅此而已。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在看完一本書後覺得通體舒暢,動力滿滿,好像有力氣可以征服世界;在跟某些人相處之後覺得疲勞的身心又充滿了電,灰色的天空都變成藍天。同時,我們也有過這種體驗:在做某件事情時只感到無止盡的消耗,覺得生無可戀;或是在跟某種人相處之後只覺得好心情消耗殆盡,自己像被吸乾了血。

我將這種無法名狀的,精力和情緒的流動,稱之為能量。

而你的能量流動方式,則是你的能量系統。

能量系統的兩個要素:能量輸入與輸出

如何看出自己的能量系統運作方式?很簡單,我們只要檢視兩大要素:能量輸入來源與輸出狀態。

能量輸入來源

能量輸入指的是那些能讓自己「充飽電」的人事物:可能是看一場電影,可能是和朋友吃頓熱炒,抑或是獨自在公園裡享受一隻冰淇淋…這些人事物,當我們在筋疲力竭的時候給我們一絲動力,在覺得雙腳發軟的時候頓時給我們勇氣。浸淫在這些能量來源之下,我們就像一顆顆被充電的電池,感受到源源不絕的力量。

我的能量來源是逛書店。有趣的是,給我能量的不是文字本身,而是那被書本圍繞的氛圍。不用買書,甚至不用翻閱,只要讓我雙手撫摸紙的質感、鼻子聞到書的香氣,我就像個許久沒辦澆水的小樹獲得甘霖,又重新充滿希望。每個人的能量來源都不一樣:或許你的能量來源是每週六與朋友組隊打 N 場英雄聯盟,而他的充電方式是獨自去一個不認識的咖啡店放空一下午。每個人都獨一無二,我們毋需受他人影響,專心地找到自己的電源就行。

我有一個前同事,熱愛登山,他的充電方式,是獨自一人開兩天的車到毫無訊號的深山裡搭帳篷露營。「接下來的一個禮拜,我都會沒有訊號!」出發前他興奮的跟大家宣布。「沒有訊號」這點讓他雙眼閃閃發亮,但換作是我,應該會害怕到崩潰。每個人的能量來源都大相徑庭,不用拿自己和他人比較。

如果找到自己的電源,那就放心的向它靠近吧。

能量輸出狀態

能量輸出呢?能量輸出有兩種。一種是「有價值的輸出」,例如盡心盡力完成手上工作,得到成就感;又例如學習一個新技能,雖然疲累但是是對自我的投資。如何判斷自己做的事情是「有價值的能量輸出」呢?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只要是能夠給自己「長期正面回饋」的事物,通常都富有價值培養一個長期興趣,例如建立一個部落格,能夠給自己源源不絕的樂趣;把該唸的書唸好,讓自己在學習之路走得更穩健,最終成為優秀的大人,這也是正面的投資。注意:不一定要做世俗所定義的「有生產力的事情」才叫做有價值的能量輸出:對所愛的人付出,與家人朋友相處,為了一個深信的價值而努力…都可以給我們長期正向的回饋,讓我們變成更富足的人。

聰明的我們,如果將寶貴的能量運用在這些長期對自己有益的事物上,那簡直是躺著賺,因為我們每天都在讓自己變得更好。

但人生當然沒有這麼簡單。有一種能量輸出,會一直偷偷的消耗我們的生命,像個小賊一樣,搶奪我們的精力。這類輸出,屬於「沒有價值的能量輸出」。什麼是沒有價值的能量輸出?通常那些讓我們疲憊又沒有正回饋的、讓我們感到精神耗弱毫無動力的、讓我們愈做愈討厭自己的事情,都算是無價值的輸出進行毫無知識含量的網路謾罵、對雞毛蒜皮的小事抱怨、腦海中反覆播放別人如何對不起自己、報復性熬夜滑手機…都屬於此類。

很多時候,我們分不清楚什麼是適度發洩、什麼是自我糾結、什麼是娛樂紓壓、什麼是訊息過載。我就經常被「過度抱怨」這個壞習慣綁架,只要生活不如意,這隻小賊就馬上被觸發,開始罵東罵西,消耗我大量的精力。除此之外,「成癮性看劇」也是個極度消耗我能量的無底洞。我曾以為看劇對我來說是充電,但看久了才發現,娛樂並不等於休息,大量報復性看劇之後我總是身心俱疲。聰明的我們,應該要懂得分辨出能量輸入和輸出的不同;不是讓身心爽快的活動就一定是充電,食物也有垃圾和營養的分別。

生活中,我們不能百分之百避開低價值能量消耗,但我們可以有意識的管理自己的能量運作。好的能量補給和正面輸出,可以多多益善;至於那些消耗我們身心的人事物,則應該敬而遠之。生命這麼寶貴,怎麼能浪費在不美好的事物上呢?

建造屬於自己的能量運作系統

了解了自己的能量輸入和輸出,我們便可以著手創建自我的運作系統了。

系統一:輸入–>輸出:線性能量系統

一個最簡單的系統,是「輸入供給輸出」的線性系統。這個系統像是一個大水缸:水缸不停的在接水也在放水,源源不絕的流動。維持這個系統運作的方式很直接:就是讓輸入大於等於輸出。覺得自己快沒水了,主動開大水源:覺得自己消耗速度大於能量補給,那就趕快調整策略,減少消耗速度或增加補給來源。

線性能量系統:輸入>=輸出

疫情的這一年,我對於自己的水缸系統有了很深刻的體驗。在家工作的我,能量消耗得特別快。我不是個外向者,甚至有些閉俗,但我發現在工作上,我非常需要與人接觸。我的能量通常來自於和同事在辦公桌前互相討論、在茶水間的閒談交流。忽然間,沒了這些人際互動,我的能量槽就一下子被消耗的滴水不剩。幾個月下來,我發現自己每天都在沒油的狀態,那個枯竭的感覺讓我系統幾近崩壞。於是,我開始努力的找不同的能量補給,用各種方法填補我的能量槽:我練習冥想打坐,開始有意識的安排自己出門散步的時間,開始調整飲食習慣。這一年來辛苦異常,但我也因此認識並學會管理我的運作系統。

我發現自己的能量槽一定要維持在五分滿以上,不然我會極度焦慮(一焦慮能量又消耗的更快);我發現自己在早上能量特別充沛,而中午則是低谷。於是,我開始嘗試管理我一整天的能量:早上起來冥想,替自己充飽電;中午吃飽飯出門散步,回個血。耗腦的分析留在精神飽滿的時間做,瑣碎又消耗的會議和 email 我盡量用最短的速度處理完畢。我不敢說我找到一個完美的平衡,因為這真的太難了;但比起之前的盲目消耗,我對於生活多了一點掌控權。

我的能量-時間曲線

輸入供給輸出,是線性的能量系統。除此之外,還有另一種系統,更複雜但也更強大:那就是:循環式能量系統。

系統二:自給自足的風火輪:循環式能量系統

循環是什麼意思?循環指的是「最後一步可以驅動第一步」。當最後一個步驟的輸出能促進第一個步驟的輸入,這個系統便如同風火輪,能自給自足的運轉下去。

舉一個做產品的例子。正循環的第一步是新使用者註冊,第二步是使用者使用產品,獲得價值。第三步,是使用者得到價值以後,推薦給其他人使用,而這一步,則可以促成更多新使用者註冊,帶我們回到了正循環的第一步。有了這樣的循環,公司便可自然增長,不用費太多力氣,風火輪可以自己延續下去。

產品增長正循環

人也是一樣。當輸出反饋更多能量,那麼不用刻意充電,自己就有源源不絕的動力。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假設我們要嘗試一個新任務。我們努力執行,產出結果,獲得成就感。成就感化為動力,刺激我們執行下一個新任務。「成就感」便是驅動正循環的最佳引擎。再舉一個例子:假設我們要在網路上寫文章。一開始,我們懷抱著點子想要分享。再來,我們把思考化為文字,發表到網路上。發表後,我們收到讀者的鼓勵和反饋,激發出更多思考,促成下一篇文章。工作上也可以找到正循環:首先,我們利用空閒時間學習了一個新技術。再來,我們將新技術應用在工作中,因此增加了做事效率。做事效率提升,我們因而獲得了更多時間。獲得了更多時間以後,就可以拿這些時間投資在更多新技術上…

生活中有各式各樣的正循環,等著我們去設計、去發掘。

當然,要設計出一個龐大的正循環不容易。但是,如果你發現自己在做某件事情,能夠得到正向的反饋,而反饋自然而然的轉化成動力…不要猶豫,抓住這個感覺,順勢培養起這個小小正循環吧。

避免陷入的誤區:負循環系統

不過,世界上有正循環,也會有負循環的存在。

負循環,你一定很熟悉。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歷:在考試前拖延不複習,沒有複習進度所以又累積了更多的讀書債,看到待複習的內容愈堆愈高又心生恐懼,心生恐懼之後又更加的拖延….或又是:想要減肥的我們瘋狂節食,但節食的結果是愈減愈餓,餓了之後就忍不住大吃,大吃之後產生罪惡感,又節食得更瘋狂了…

只要是人就曾經掉入這樣的泥淖。負循環可說是人類的家常便飯。

掉入負循環純屬正常。我自己就經常在各種負循環中遊蕩。如果想要把自己從負循環的泥淖裡拔出來,很重要的第一步是:不要緊張。

緊張和焦慮,容易讓自己在負循環裡愈陷愈深。記得我們前面談到的能量嗎?緊張是能量的消耗,而想要掙脫出負循環,我們需要力氣。愈把力氣消耗在焦慮上,我們的能量水位就下降的愈快。這樣下去,就愈難把自己抽離負循環。

所以,當我們身陷負循環裡,第一個步驟,不是急著把負循環變正,而是有意識的知道自己「正在負循環裡」用第三人的視角來看待現有的處境,理解自己「啊,又陷入這個黑洞裡了呢」,然後,冷靜的思考自己可以做什麼。

寫這段文字的我,剛剛從一個「寫不出文章」的負循環裡爬出來。因為沒有靈感,所以寫不出文章;寫不出文章,就開始用看電視劇來逃避;愈逃避,就愈沒有靈感,就更寫不出文章…我就在這個渾渾噩噩的狀態裡,惶惶不可終日。

直到幾天前,我決定直面我的負循環。有趣的是,當自己承認自己在負循環裡的時候,它的魔力就消失了大半負循環很見光死,當我們用上帝視角檢視它的存在,它反而就顯得軟弱無力。

意識到自己在負循環之後怎麼辦呢?我們可以調整運作系統,把自己轉換成簡單的線性操作模式。循環系統太複雜,那就把自己變回一個水缸吧;輸入能量,輸出能量,僅此而已。從小處著手,吃一口冰淇淋寫一句話,一點一點的回到正軌上。

當然,負循環的陰影還是會停留在心裡,時不時的出來嚇唬自己。遇到這種狀況,那就吃一口大力水手的菠菜,補充能量,正面對抗吧。穿上跑鞋衝出家門跑十五分鐘,心中大喊「負能量退散!」是一個我常用的方法。大汗淋灕之後,負能量好像也隨之蒸發了。

最後,有一點我們要記得:扭轉自己的操作模式需要時間。積了好幾個禮拜的讀書債不可能在一天內都補完,十年養成的拖延習慣不可能在一個月內扭轉。但沒有關係,透過一次一次的練習,我們終究會練成自我操作的高手。這樣的練習,短期內看似進度緩慢,但幾個月、幾年下來,我們會發生驚人的轉變。

總結

我曾經非常渴望找到那個「終極的自我管理術」,彷彿只要找到那顆仙丹,我就可以得到成功的秘訣。我充滿熱情的嘗試各種自我優化法則,但卻總是發現,我再怎麼晨跑也不會變成村上春樹,再怎麼簡化衣櫥我也不會變成祖克柏。原因無他: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複製他人的技巧不會讓自己產生深層的改變。

最王道的操作系統,還是要由你自己設計。

這個設計的過程,不會一蹴可幾;如同一個產品,要靠不斷的實驗、不斷的修正、不斷的迭代,才能找到那個最佳版本。打造能量系統的過程很辛苦,但也極其有趣。你會看見不斷變化的自己,體驗日益增加的自信;久而久之,自我這個機器,在你的手上操作的如行雲流水,風生水起。

如同戴爾菲神殿上刻的:「認識你自己」。願我們都能認識自我,設計出屬於自己的能量系統,將自己發揮的無懈可擊。

 

原文轉貼自:糖霜與西裝 (原文連結

除了大人學,也歡迎你透過作者的粉絲專頁「糖霜與西裝 Sprinkles & Suits」更快速掌握第一手文章資訊。

另外,若您有興趣多了解作者的追夢歷程,也可以參考其最新著作給沒有夢想的人!邊走邊想職涯探險指南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
覺得這篇文章好嗎? 請分享給您的朋友
歡迎「讚」一下我們的粉絲專頁,接收最新文章!
Fiona Lin

我是Fiona,一個在海外努力把世界變得很大很大的台灣女孩。台大國企系、美國 Claremont McKenna 金融研究所畢業。總是志氣比智商高的我,跌跌撞撞的闖蕩金融業、顧問業,最後落腳矽谷。喜歡用溫暖的文字紀錄生活感想,在迷惘的時候給自己熬碗雞湯。我將勇闖美國的武林秘笈,記錄在部落格「糖霜與西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