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是一種從【慌亂】到【習慣】的過程

長大,是一種從【慌亂】到【習慣】的過程

收到這麼一個問題:

「現在的我還只是個五專生,溝通能力,理解力差,個性內向,想講的話不知道怎麼表達,怕講錯話,說不出口,常造成報告上有很多問題。」

事實上,也常常有讀者來問類似的問題:
「覺得自己不擅長看別人臉色」
「覺得自己常搞不懂異性的想法」
「常常在面對不確定的狀況時,人就會很慌亂」
「上台就會很緊張」

事實上,這問題其實處理答案很簡單,方法就是:【逼著自己去習慣】。 努力把自己丟到你不擅長的情境中,慢慢地...你就習慣了。

比方說,每次報告都自告奮勇上台。 每次上課都逼著自己舉手提問。 有機會表達意見時,就逼著自己把話講清楚。 多幾次之後,你會開始習慣與人溝通這件事。 習慣後,你較不會感到緊張與慌亂。 最後,你會隨著經驗增加而搞懂這件事情的本質規則。 這時候,你就會有洞澈一切的冷靜了!

所以不擅長看人臉色的、個性內向的,若想改變,那你要刻意跟人接觸。 搞不懂異性想法的,若想改變,你該多跟異性接觸。 上台會緊張地人,若想改變,那就請逼自己多上台。

其實你回頭想想,我們每個人不都是這麼從小長大的嗎?

你看看那些父母帶著小孩子出門的。 小孩子搭上火車、搭上飛機,睜大眼睛興奮的大喊,到處摸摸碰碰興奮的不得了。 飛機要起飛了,他們又緊張害怕的說不出話。 你在旁邊看了可能會覺得:「這有甚麼好又興奮又緊張的? 不就只是坐飛機嘛~」但他沒搭過,完全不知道後面會有甚麼狀況。 無法預期、無法準備,自然容易在情緒上有波動。 而你搭過幾百次了,對於後面整個流程了然於胸,當然你能多些從容。

所以,對於我們不擅長的事情也該這樣。 本來人天生在每個領域的天賦都不同。 對於缺乏天賦的事情,我們當然一開始是做不好的。 缺乏天賦,若又缺乏經驗,更對那件事情後續的發展毫無所悉。 在這情況下,如果這事情很正式或很重要,當然我們就會極度緊張。 而緊張的心情會帶來生理上的反應,又會讓心理更擔憂;這樣的惡性循環下,當然說也說不好、做也做不對、行動不到位、表情也僵硬、腦中一片空白,最後表現很差。 所以改善的方式,一方面是培養技能,另一方面就是多有經驗。 一旦後面會發生甚麼都有所理解,最少你能降低緊張。 人不緊張,就能把能力平穩的表現出來,而這才能逐步成長。

大部分人,通常面對這種狀況,直覺想的是要藏拙。 既然我不擅長演講,那我拚死不上台。 既然我不懂異性在想甚麼,那我盡量不去跟他們說話。 既然我不擅長溝通,我死也不跟人溝通。

這策略不能說有錯。 前提是,你要有辦法逃避一輩子。 只要你有辦法永遠躲著,那就請好好地躲過每次的磨練。

但有些事情我們其實很難逃避一輩子,比方說與人溝通、跟異性交往、表達自己的想法、解釋自己的觀點這類。 那我會建議你盡量在越早的年紀逼著自己習慣越好。 越晚才有覺悟,一方面會有更長的時間浪費在閃躲與碰撞;另一方面,大部分人對於老人學習者的容忍度終究沒有對年輕人來的高啊! 大家只會覺得:「都這年紀還搞不懂?」 這就會讓學習之路更顯得艱辛了。

所以若覺得自己有甚麼不足,現在就勉強自己去練習那情境。逼著自己累積經驗、逼著自己盡早開始習慣。
然後,總有一天,你會能有所突破的。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