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最基礎的邏輯思考力? (二) 面對理所當然,問這三問題

如何建立最基礎的邏輯思考力? (二) 面對理所當然,問這三問題

前情提要。 前一篇在這兒:如何建立最基礎的邏輯思考力?(一) 不要急著當受害者。 在那篇文章中,我提到訓練自己思考力的第一個功課,是在聽到別人觀點時,不要讓自己輕易地帶有受害者思維。 因為太容易起防衛心,你就無法訓練自己感同身受與換位思考。 而這能力沒有,你就怎麼樣也不可能提升自己的思考高度。

---

第二個我覺得你該嘗試的功課,是有意識地「懷疑一切常識」。

懷疑常識跟培養邏輯思考有甚麼關係呢? 原因在於大部分會把人生走入死胡同的人,都在於自己不思考。 而不思考的起點,就是因為太容易接受別人的指示、接受了那些以為是普世價值的論點、太快地接受了外在的價值觀。

但其實,常識很多時候是錯的,或最少太簡化細節了。 別人口裡的「因為…」,常常未必能直接引導到「所以…」;或要產生他們口裡的「所以..」,往往還有很多需要搭配的要素。 尤其在一個多元的社會中,活出跟別人不同的人生很可能是必要的。 也因此,當別人告訴你某件事情是大家都在做、是你也必須要做的事情時,你其實該心存疑問。

舉例而言,我們可能都聽過下面某些句子

「好好念書,將來就會有好生活」
「這時代一定要念研究所人生才能翻轉」
「找個XX工作,會是鐵飯碗」
「考證照能保障就業」
「結婚對女人有保障」
「生小孩人生才完整」
「結婚就該有自己的房子」
「你該定期定額投資基金」
「小孩多培養才藝是好的」
「樂觀正面是重要的人格特質」
「節儉是一種美德」

這些每個都是毫無例外的真理嗎? 每個都適合所有人嗎? 每個都能符合你的人生需求嗎?

就拿結婚這議題來看吧。 很多人常常從年紀很小就毫無條件地接受了「結婚會幸福快樂」的論點,所以長大後的人生決策都是根據這前提而界定。 他們心裡已經有了定見,所以很容易會產生:想跟我結婚的才是好人;不想跟我結婚的就要快快分手的行動方針。 到了一定年紀後,甚至怎麼樣都要逼自己踏入婚姻,就算跟一個不愛的結婚也沒關係。 最後往往變成為了結婚而結婚… 但我得說,當你前設世界觀是錯的,你的行動方針也往往是錯的。

這種太輕易把別人的價值觀拿來當自己人生準則的人,是非常容易不快樂的。 因為「常識」其實都是一種過度簡化的世界觀,或是它們僅在特定時空、歷史背景、或特定族群中適用。 你如果不把自己的狀況考慮進去,你就很可能投入太多、犧牲太大、然後最後才發現【這不是我要的】。

所以要避免自己人生不快樂,就要在別人跟你說某個看似理所當然的準則時,問這三個問題:

- 問題一:為什麼?
- 問題二:這沒有例外嗎? 如果有,例外是甚麼?
- 問題三:要達成這結果,還有沒有其他條件?

問「為什麼」,並不是要你反骨,而是要你思考這決策跟你自己的連動。 換言之,每個論述必須先跟「你」有關,而不僅僅因為它在道德上、在責任上、在別人的人生上有意義。

舉例而言,別人說:「你到這年紀了,應該要生小孩了吧?」

你就該問:『為什麼要生小孩?』

對方可能會給出一堆聽似理所當然但其實毫無道理的理由:「結婚就該生小孩啊」、「生小孩是重要的人生歷程」、「生小孩人生才完整」、「這就是你的責任」、「不孝有三」、「大家都是這麼做的啊」或是「沒小孩的話,老了會沒人照顧啊」等等…

而每一個陳述你都該『為什麼』地質疑下去,『結婚為什麼就該生小孩? 結婚不生小孩是會怎麼樣嗎? 別人這麼做,為什麼就表示我也該做?』,直到有一個理由是你覺得確實有意義的為止。 當然,我並不是要你當一個難相處的人。 很多建議是長輩的關心,確實不用刻意去正面反駁。 但你在表面陪笑地點頭稱是之餘,最少要在「自己心底」做類似的【為什麼問答】。 把必要的原因以及連結都想過一輪,確定這些連結跟自己有關、是自己要的,才值得把這常識當成自己的人生抉擇。

再來,若任何為什麼有打到你的需求或擔憂,那下一個問題就要問:『有沒有例外』。

比方說有人講「沒小孩的話,老了會沒人照顧」,假設這論點有打到你。 那你接下來就要問,有沒有人是有生小孩,卻也沒被妥善照顧的? 這稍微搜尋一下,就會發現新聞中有很多老人被棄養的故事、有忤逆父母的故事、有啃老族的故事、也有很多退休金給了小孩就被丟著不管的故事。 周圍親朋好友搞不好也有類似的狀況。 這樣推演下去,你會理解,很顯然「只」是生小孩是不足以讓自己老年被照顧。

這時候你就該問第三個問題:『那若要老年有人照顧,有沒有更多其他條件?』

你研究推演下可能會得出,年老要有人照顧,可以靠小孩、可以靠自己、也可以去安養中心。  無論哪個方向,身上最關鍵是要有存款有資產、再來自己身體最好要健康能自理、並跟很多人有良好的人際互動。 小孩若有全心全意對你照顧,這是賺到,但恐怕是可遇不可求的,甚至很可能在將來的世界小孩連養活自己都很辛苦了。 所以很顯然,養兒防老,恐怕是個不值得過度期待的常識。 可能得退回一,想想有沒有其他更好的理由。

而這一路的質問,就是一種邏輯思考力 - 你不輕易接受別人簡化過的世界觀,透過自己獨立思考得出符合自身狀況的抉擇。 最後,無論你是否生小孩(或結婚、或做任何事情),你都是深思熟慮過,而非只是一味在滿足其他人。 而當你每個決策都是深思熟慮,後面無論碰到任何困難,你都比較能堅持下去,也比較不會產生【這不是我要的】抱怨。

--

PS,那這跟第一篇的內容沒有牴觸嗎? 第一偏要我們聆聽,第二篇又要我們質疑? 第一篇談的是面對逆耳之言,要嘗試聆聽。 因為逆耳之言,我們總是容易急忙想反駁而心生抗拒。 但逆耳之言,最該仔細思考別人談話的脈絡,揣摩別人的立場,並以此理解他人。 這篇談的則是面對常識的狀況。 很多常識你聽久了,以為那是真理。 但越是真理,你其實反倒越要疑問。 這兩個能力都有,你才具備真正靠自己思考的能力。

PS2,所以,我寫的肯定也不是真理,僅是我的偏見。 你看完最好也別直接接受,請好好地拿上面三個問題來默默地質疑一番吧。:D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