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模式的切換

大腦模式的切換

前幾年有本很紅的書叫做《正義:一場思辨之旅》,作者哈佛大學的桑德爾教授透過提問與對話的方式,探討了道德、倫理、與理性思維的種種面向,相信版上有不少朋友們讀過。整本書的思考由一個知名的「電車問題」展開了序幕:

假設你看到一輛失控的列車從遠處疾駛而來,司機因為煞不住車而驚慌失措。軌道的這一頭有5個工人正在施工而且對即將來臨的危險渾然不覺。你手邊剛好就有控制鐵軌的按鈕,你知道只要按下去(假設這是你唯一能做的事),列車就會轉向到另一頭,而那頭只有1位工人在施工。你會按下按鈕犧牲那1位工人以拯救其他5名工人嗎?

在大部分情況下,回答「會」的人佔大多數。雖然無奈,但犧牲少數挽救多數似乎很合理。

這個問題還有另一個版本,這次不同的是,你人剛好站在天橋上,目睹即將發生的災難。可惜這次你手邊沒有按鈕。但你發現身旁站了一個大塊頭,正好將半個身子伸出天橋的護欄。你知道只要輕輕一推,這傢伙就會跌落鐵軌並且擋住列車,那5名工人也會順利獲救,你推還是不推呢?

多數人的答案是「否定」的。

為什麼同樣是犧牲一人拯救五人,第一個版本大家會同意,第二個版本大家就覺得不妥呢?這個議題在正義這本書裡有一系列的討論,大家可以自己去看。倒是最近我在另一本探討認知科學的書「大腦、演化、人」看到同樣的問題,這次卻以大腦科學的觀點來看人們面對「電車困境」時的判斷依據。

哈佛大學的神經科學家葛林的看法是,當事人在情境一所面對的只是一顆按鈕,並沒有身體接觸,要做的只是按下按鈕的動作。然而情境二卻得面對一個活生生的個人,得親手把他推下去。接觸的對象是一個「人」或是「非人」,在我們的大腦裡會有完全不同的邏輯迴路,科學家認為大腦會這樣的運作方式跟人類的演化有密切的關係。這樣的推理讓我覺得非常有趣。

最新的說法是這樣的:人類自遠古時期以來為因應生存,總是以群居的方式生活。成員彼此都相互認識,而且有密切的互動,個體的情緒和行為都會受到群體的影響,因此大腦會演化出一套專屬於「以人為本」的思維模式,若這方面不太「上道」的人,在捕獵和繁衍後代上都會受到影響,基因便很難留存下來。

這些科學家還真的用MRI(核磁共振造影)來觀察受試者在思考「電車問題」時腦部的運作狀況。當人們在思考第一個困境和第二個困境時,的確是用大腦不同的區塊在運作,這表示我們大腦的結構,除了處理聽覺、視覺會用不同的區塊,對於思考「人際問題」與「抽象推理」也是分屬不同的部位負責。所以我們常說:「理性」與「感性」的交戰,不光是一種文學或哲學上的抽象比喻,而是真真實實反應在大腦的生理結構上。

這引發了我很多想法。好比說,我們知道左腦控制人右半邊的活動,右腦則控制左半邊。一般人都是慣用右手,是因為左腦比較活躍。會不會有人的腦部在處理感性的部位比較活躍,因此擅長處理人際問題,而有人理性的部位較活躍,因此比較擅長抽象的分析呢?我記得以前有個朋友是籃球校隊,球技一流,他告訴我他訓練的重點就是「用左手」。平常是右撇子的他,左手只是輔助,但如果他能練到「左右開攻」,能像老頑童周伯通一樣「左手畫圓、右手畫方」,自然功力會更上層樓。偶而也常聽到一些專家建議上班族可以換手來操作滑鼠,有益於腦的平衡開發。我在想,在我們日常的工作與生活上,如果也能訓練到「感性」與「理性」運作自如,是不是更容易「左右逢源」呢?

今年過年一如往常,家裡聚集很多親戚,大家七嘴八舌張羅年夜飯。剛好有人生日,所以也準備了壽麵。我小姑姑很堅持要我把那碗不算多的麵先分到20多個人的碗裡,這時我的「理性」大腦開始運作了。首先,麵纏成一大坨要分成20多碗非常困難,需要很久的時間,這時大家都已坐定準備開動了;其次,我知道家裡很多人是不太吃麵的,每人都分一碗其實是浪費,更何況,這代表吃完後要洗更多的碗。基於以效率為主的思考,我建議整碗端上桌即可,但我姑姑非常堅持,兩人就在那邊僵持不下。幸好我表哥過來,要我乖乖聽話,終止了一場可能的紛爭。後來分菜多花了一點時間,但每個人都吃得很開心,證明我的理性思維不但多慮了,還差點惹長輩生氣。如果以腦神經學的觀點來看,我的大腦在這個事件中並沒有適當地切換思考模式,一直用「抽象分析」來處理「人際問題」,如果我活在遠古時代,應該就是那個被踢出洞穴的山頂「凍人」吧!

我和Joe在顧問輔導的過程中,經歷過各式各樣的單位,有以工程師為主的科技公司,也有以藝術家為主的創意公司,你會發現這些團隊中多數成員,都非常習慣以同一種思維模式來回應問題,也就是僅用到大腦裡的同一部位來思考。形容的誇張一點,就像打籃球只用擅長的那隻手,而把另一隻手綁起來一樣。但另一方面,我觀察這些產業中能做到高級主管的人,卻常展現出不同的特質。好比我在美國待的公司,工程背景的員工佔多數,但我接觸的兩個老闆(也是工程背景)卻都非常「長袖善舞」,他們常找你聊天說笑,也很懂得試探你心中的想法。而我接觸過的另一間公司,多數員工都是以業務為主的人員,個個八面玲瓏,但他們的總經理(同樣業務出身)卻是個數字掛帥的人,要求我們幫他的企業訂出一系列的標準流程與績效指標。我猜想,這些人就是因為具備兩種不同特質,並且能適度切換,才幫助他們爬升到現在的地位。

所以結論就是,左撇子多用右手,右撇子多用左手;愛分析大道理的人請多點感性,而訴諸感性的人也要學學邏輯推理,大家多多練習,才會「頭好壯壯」。另外,這世上多的是理性vs.感性交雜不清的人,所以沒事別一個人杵在天橋上。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