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的思考

《從 0 到 1》讀後心得:重溫經典的 6 個重點整理

《從 0 到 1》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啟發,就屬這一句:「有什麼是你跟其他人有不同看法,但是你覺得很重要的事實 ?」換句話說就是,大部分人都相信「某件事」,但事實卻與「某件事」相反。當我們看得見、找得到這樣的事情,就等於發現了一個「痛點」,而只要能解決這個痛點,就能創造出商業價值。

你是真的不想要,還是害怕做不到?自命清高講幹話不會讓你的人生更好!

今天,我想來跟大家聊聊我對「功成名就」這件事情的想法。多年前的一個週末,當時我還跟爸媽同住,有位年輕時在商場上失意,最後早早退休的長輩來家裡作客。這位長輩看到我週末還在全神貫注地工作,就勸我說:「你這麼努力賺錢就是想要變成有錢人對吧?但有錢人的生活,其實沒你想像的美好啦!」

職涯尋寶之旅,你是那個永遠在路上無法靠岸的航海王嗎?

在職涯諮詢或履歷健檢的經驗中,往往會碰到某一類型的求職者,有著漂亮或至少平均以上的學經歷,但從履歷看起來的職涯軌跡總是有些跳躍,無論是產業或是職能不連貫,還是當詢問到為什麼轉職時,這類型求職者總會皺起眉頭回想,有點無奈地描述因為前一份工作做到一個階段覺得太穩定、好像沒什麼發展,剛好有人介紹其他機會就換過去了。

為什麼在職場上,我們都該創造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的價值?

在職場上,我們也曾經聽過一些警世名言,像是「不要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乍看之下,是在提醒我們小人難防,不要被別人出賣了還幫著別人出賣自己。然而,從我自己真實的經歷來看,或許更值得思考的是,我們是否可以為自己創造可以「被販賣」的價值,以及是否能即早讓自己接近「可以幫人數錢」的位子?

透過「從結果到方法」的思考模式,培養解決問題的新思維

當我們處理問題時,常會慣性地使用過去的方法和思維模式去達成目標,但效果常常有限。即使成功了,也難以長期維持。若要真正解決問題,我們應該轉換思考模式,從期望的結果出發,探索最佳解決方法。

向火箭科學家學習思考策略:面對未知,我們有焦慮外的選擇

這本書有大量的火箭科學實務案例,但更重要的是點出所有火箭科學進步、創新與失敗背後的決策,並從一個一個案例中挖掘背後的決策思維。而為什麼要以火箭科學家來當作學習思考的標竿呢?火箭科學是一門「充滿未知」、「投入成本代價高昂」,且「需要時刻創新」的學問。

職場菁英 40 出頭就升到公司高位,再往上已難有空間怎麼辦?「自媒體」可能是你的救贖!

昨天有位大人學的老朋友私訊我,請我給些職涯的意見。他在一流的外商公司從事高薪的工作,比一般同輩的人擁有更棒的職場成就,是人生勝利組沒錯,但是放眼望去,卻看不到下一步在哪裡。這可能不是一個特殊的個案,我覺得可以拿出來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