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是考數學,腦袋是同樣的腦袋,準備的力氣也差不多啊,為什麼做法不同,成績會有那麼大的差別呢?我的分析是這樣的:過去我的期待是一百分,但這個期待只會讓我壓力很大。因此數學考卷一發下來,碰到不會做的,我就開始自我責備了。你完蛋了……反過來,當我的心態轉變,從零分開始,根本沒有任何期望值。一旦做完了一題,我給自己的,都是鼓勵、喝彩。用軍事戰術的術語,這叫做:「戰術無我。」
有個熟悉的朋友說我算是斜槓的先行者,他說:「別人的人生下的是象棋,你下的是跳棋。」我想一想,好像說的也沒錯。跳棋或象棋、斜槓或不斜槓的事,我一開始其實也沒想過。但回頭看,一開始這樣隱隱約約,卻又說不出什麼目的的所謂熱情,應該就是推動這一切的一切,最重要的根本動力了。
說起來,有個概念叫「幸福者退讓原則」(最近也剛好很多人在聊),但我總覺得,更該宣導的其實該是「不幸者退讓」。倒不是說不幸的人有本錢退讓,而是幸福的人其實本能上就會傾向退讓。但真正需要靠「退讓」來改運的,反而是深陷不幸的人。回想起來,我人生中最喜歡找人吵架的時期,是我的學生時代。
前陣子我拿到 PS5 Pro,很高興的又重新接續玩「劍星」這遊戲。之前使用 PS5 第一代時總覺得有點卡,玩的時候會有「 3D 暈」,也就是禎率不夠下會眩暈、想吐的狀況。這次 PS5 Pro 效能更好,於是有解決了我的「 3D 暈」。但玩下去發現又有個新問題,那就是遊戲難度對我而言有點高。
創新是什麼?你如何跟別人不一樣?最簡單做的方法,就是「永遠想得比客戶多一點」,就是用不同的方法做相同的事情。我喜歡分享王永慶小小米店的故事,他做了三件「想得比客戶多一點」的事。第一、當時大家在做飯之前都要淘好幾次米,因為很多小石子等雜物摻雜在米裡,很不方便。
很多上班族都想過「兼職」的可能性,利用閒暇時間來賺取額外收入,我也常被問到相關問題。前陣子,我又碰到一個想兼職的朋友提問:「Bryan,雖然我這個兼職不會影響到正職,但我該先徵詢主管的同意嗎?」
前陣子跟幾位在大學任教的朋友聊天,聊著聊著就談到了對現在年輕人的觀察。他們普遍覺得,現在的大學生跟我們這些五六年級生比起來,似乎更不敢冒險、更害怕失敗了。例如:以前的學生面對不熟悉的作業,比較願意自己去摸索嘗試,所以交上來的答案五花八門,充滿了創意與活力。但現在的學生,往往尋求單一標準的答案,大家交上來的答案都差不多,甚至可以看出是來自於同個網站。我不是大學教授,但是在業界也看到類似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