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篇文章中,我要來聊聊一位夥伴提出的問題:他手上有兩家公司的 offer,一家是知名大企業,薪水很高,但他很擔心進去之後能力落後同事;另一家公司規模相對小,薪水也比較低,但他比較有信心能把事情做好。他在課後跑來問我:「老師,我究竟該怎麼選擇?」
這兩日,幾位俱備專業技能的朋友跟我聊到「筆記」的議題。他們言談之中,都不無有些挫折感。覺得專業似乎無法對抗網紅的聲量,甚至其中幾人還想說是不是該去買另一個也很多人關注的「網紅課」,讓自己得以成為網紅來獲取聲量?
開始訂定明年的年度計劃了嗎?如果你盤點了去年的進展,明明投入了許多努力與資源卻成果不如預期,覺得成長幅度有限。或許是你採用了看似正確卻實際有害的策略。關於自我提升,有五個策略常被推崇、卻又因過度被簡化與誤解,結果成為導致失敗的有毒建議。
你是不是覺得「做簡報」猶如心中大石?不論是用中文還是用英文報告,看著人說話過於彆扭、太過緊張,明明事前準備很久,結果一上場報告,「腦中想的是東邊,嘴巴說出來的卻是西邊」,老出現一堆辭不達意的窘況。除了對權威感到緊張、擔心結果表現等心理因素外,另一個常見的根源問題,就是在無邊無際的簡報宇宙中「迷路了」!
關於求職的選擇,常有讀者詢問若兩份工作各有優點也都喜歡,該如何評估?是否要跨出舒適圈?這邊跟大家分享可以從哪些面向來思考這個職涯問題,也要點破一個大家對於舒適圈的迷思。
前陣子,有聽眾透過 Podcast 信箱,問了我們一個有趣的人際關係問題。根據聽眾的說法,他是個內向的人,一直以來都不是很擅長社交,職場中偏好自己一個人安靜吃飯,也鮮少參加同事聚會。這樣的性格卻在不同的工作領域有著不同的人際體驗,讓聽眾百思不得其解,因此特別寫了信,想聽聽看我們的看法。
你有過這種掙扎嗎?該選什麼科系?要不要換工作?要跟對方結婚嗎?追求安穩還是冒險?我覺得每當我自己感到迷惘的時候,都想要尋找一盞明燈,希望有厲害的人可以給我指點,讓我不用一個人面對這些人生難題。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這本書,就是過去兩年來,我放在書桌旁隨時拿出來翻閱的解答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