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

怎樣請求協助,才能讓同事不覺得你煩,甚至主動幫忙?我的3個建議做法

這裡我想先提一個職場工作者常忽略的重要概念:職場關係的基礎是互惠合作而不是交情多寡。試想,一個對你超親切的同事A,出遊必帶伴手禮,還時不時揪團購,但每次要資料都遲交,拜託公事兩手一攤說這不是他的工作,你認為他算「好同事」嗎?

在職場上,你越懂職場政治,你的工作自由度越高

每個人都希望工作是快樂,最好是下屬服從你,同事和你合作愉快,連老闆也對你的工作完成度讚不絕口。但是我知道,只是在辦公室的一角默默工作,工作絕對無法如你所願順利進行。因為,你的自由度非常低,所有的資源和條件都掌握在別人手裡。你不想要暗黑,但你不知道的是,職場政治力 不僅可以產生防禦力,更是你拿回自由度和控制的最佳解法。

你是巨嬰還是成熟大人?談被動型人格與主動型人格的差異

最近看了幾篇文章,赫然發現「被動型人格」還真的是有點可怕的東西!被動型人格者,在潛意識裡,不相信自己能夠主導自己的行為,傾向把自己所有行為的原因「外部化」,他們心中標準的OS就是:「我今天會這樣,都是OOO所造成的)。這可以造出很多句子,而且常見於日常生活中。

「人很好」是種職場加分的能力嗎?讀《柔韌》一書

在工作上,我們往往期待合作對象是個好人。正如我習慣在開啟新專案時,會去詢問窗口的性格:「嘿,你接下來要合作的窗口人怎麼樣?」如果窗口是親切的,我就會感覺到專案前景值得期待;反之,若是知道對方「難搞、強勢」,我便會焦慮,是不是得在開頭時,就先爭取更換合作對象,或是試著表現的比對方強勢,避免被「壓落底」!

談「派對遲到效應」與快速融入陌生團體的技巧

想像一下,你正準備參加一個社交聚會,可能是場派對,研討會,或開幕酒會。你稍微遲到幾分鐘,一進門卻發現賓客早已滿座,大家談笑風生,酒酣耳熱。這時候你內心立刻湧上一股焦慮,殊不知,這些看起來相互熟識的賓客,其實在幾分鐘前也才第一次見面,只不過比你早一點開始交流罷了。但就是這延遲的幾分鐘,會帶給你一種「只有自己是外人」的焦慮與疏離。

職場人際之局:為何我升遷了,換來的卻是焦慮和排擠

面對人生競爭賽局,前輩常以提醒「勝敗乃兵家常事」、「勝不驕,敗不餒」或「失敗為成功之母」等,這些建議往往是希望幫助失意的那方,而很少針對獲勝者面對晉升後,面對局勢人事巨變及個人心理轉折時,當事人該如何安身立命。

不安全感,如何傷害彼此感情:業力引爆

我一直覺得「業力引爆」這個詞簡直有夠生動,它形容的,是我們因為過往的創傷,引發一連串的痛苦、預防性策略、自我防衛、自我保護,甚至攻擊行為……然後,過往相同的愛情劇本,就在你的人生中不停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