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

情緒勒索,關鍵是「有效」

在演講與上課的時候,會發現有些朋友對「情緒勒索」有些誤會......「情緒勒索」其實是一種互動的形式,重點不是在對方怎麼影響你,而是「他這麼做真能影響到你」。所以,「情緒勒索」之所以會重複出現,特別是在親近的人之間特別常見,大多時候的原因,並非因為對方特別想折磨你,而只是因為,這個方式對你「有效」。

【大人學書摘】簡報也要懂得對症下藥!從心理學剖析四種聽眾的人格特質

聽眾的分析可以從心理學家威廉.馬斯頓(William Marston)提出的DISC性格論切入, 此理論將人的個性風格, 依照深思熟慮及互動導向來區分為四種類型。一個向度是在「發號施令」或者「傾聽徵詢」之間, 也是在「果斷明決」或「深思熟慮」之間; 另一個向度則是在「任務導向」或「人情導向」之間。在這兩個向度就會建構出四種性格屬性:主導支配型(Dominance,D)、影響表達型(Influence,I)、穩健親和型(Steadiness,S)、謹慎分析型(Compliance,C)。

【大人學書摘】人際關係屢碰壁,可能與你的「自我不穩定」大有關係

人際關係的不穩定,往往與個人的自我不穩定有關。可能來自過大的我,或過小的我,也就是在人際互動中有自以為是的狀態,不自覺貶低他人,或是自我貶低的情形,不自覺討好他人。而這種自我不穩定狀態,會引發三種人際互動情形,分別是:第一、錯誤的人際知覺;第二、缺乏人際核對能力;第三、過度尋求認可。

取悅別人前,先學著取悅自己

我常在文章、著作中提到「重視自己感受」與「在乎自己需求」這兩件事。有些人看到這個提醒,就會很擔心地想:「太過在乎自己需求,變成一個自私的人怎麼辦?」不過事實上,「自己滿足自我需求」,跟「要別人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是蠻不同的狀況。

從心理學角度談「有效」的學習技巧

讀書也好、工作也好、追求理想也好,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必須學習跟動腦。很多人覺得只要勤奮就能做到,事實上卻不一定。「死勤奮」在一些認知能力需求較低階的任務中(例如包裝、影印文件等)才會有效;在需要高等認知能力的任務中(例如讀書、工作、經營公司等),光是勤奮還不夠,你也必須思考有效的「策略」,否則只會事倍功半。

不讓別人幫你的人生打分數!離開「盲目迴圈」的人際溝通模式

無論遠親近戚,大家難得見面相聚,總是會打開話夾子,聊聊彼此近況,更新你家我家或各自的事蹟。接著你會發現親戚們一照面,一開口的互動方式,可以發現這樣的邏輯,那就是有一方是「盲目地提出疑問」,另一方則是「盲目地回應及解釋」。這正是「盲目迴圈」

先承認學不好是理所當然,才有學好的可能:認知校正

學習新事物這個行為本身就非常複雜,碰到挫敗感本來就是很正常的,然而其實光是正確的評估學習複雜度,就能夠大大的減小挫折感與自我批評。究竟該如何學習天生不擅長的技能 ? 以及該如何面對撲面而來的強大挫敗及自我批評?  如果你在學習的過程中非常吃力、辛苦,也遇到許多的困擾,這篇我要來分享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