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裡的「螺絲釘」是耗材,「發電機」是資材!你要當那一個呢?

組織裡的「螺絲釘」是耗材,「發電機」是資材!你要當那一個呢?

尋找天賦與熱情的系統化做法」講座我有提到,現在的教育系統與職場階級之所以會是今天這個樣子,其實都是拜工業革命之賜。為了配合生產線大量生產的目的,人員必須精密分工,各司其職,所以我們進大學前就得選定科系、並且用分數篩選排序、同時重視數理輕忽人文,這樣才能替生產線培育出「好用」而且「立即可用」的人力。工業化生產需要資本和勞力的集中才有效率,所以擁有豐富資源的大象型機構,才能有效降低成本與提升產量,所以久而久之西瓜偎大邊,大家都認為去大企業(或大型組織,如政府)工作才是王道。組織往往被比喻成一具大型機械,每個人為了這個機械的運轉付出自己的一生心力。從小到大,父母老師也常用「扮演好螺絲釘的角色」來激勵我們,你看看,把人比做螺絲釘,呼應了我們機械化的世界觀!

不知是好運還是壞運,正在上網的你顯然不是活在傳統的工業時代!資訊科技與網路把我們帶入一個新的紀元(也有人說是後工業時代)。看看你手上那隻上萬元的智慧手機,負責大量組裝的廠商賺不到50元(參考:一隻iPhone台灣供應鏈僅分得0.5%的利潤),反倒是負責設計、架構訊息平台、還有研發關鍵組件的團隊掌握多數的獲利。就連傳統的服飾業也一樣,掌握品牌、設計、與通路的公司是老大,工廠只是接受指令賺取微薄的代工費,就是所謂的代工,就是「代替你做苦工」!繼續這樣推演下去我們就不難理解,從「生產線大學」畢業的學生,如果沒有創新能力、沒有整合能力、在這個全球化的價值鏈中是很難翻身的!

那該怎麼樣才能翻身?

根據我的經驗與觀察,如果在職場中僅僅把自己定位成一顆克盡本分、循規蹈矩的「螺絲釘」是很危險的,至少得把自己培養成一台「發電機」才行。原因我列給你看:

螺絲釘僅有單一功能;發電機具備多重用途

螺絲釘的目的是連結特定尺寸的機械零件,尺寸不對螺絲釘就派不上用場。大型組織裡有很多流程與產品,需要很多螺絲型的員工來處理專門的問題,久而久之員工也就只會那一招,有天要是被迫離開公司就變得一無是處。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提前退伍的軍人和公務員只能當大樓管理員,前陣子有間紡織廠無預警倒閉,數百名資歷二三十年的老員工頓失依靠,你能說他們全都不盡責、不專業、不認真嗎?問題就在他們的技能就像螺絲釘一樣只有在特定組織與產業中有用,這是最大的風險。如果你希望在職場中獲得穩定,僅僅奉公守法依規定辦事是絕對不夠的,還得想想萬一公司發生變動,自己的價值能否像發電機一樣,可以在很多不同的單位,不同的情境下都能派上用場!

螺絲釘用來承受壓力;發電機用來提供能量

當一顆螺絲釘是非常辛苦的,因為先天就被設計來承擔壓力(就力學上來說,還得承受張力與剪力)。需要創意、充滿挑戰、或是價值倍增的工作是不會落到螺絲釘員工身上的。因為老闆真的會把你當成一顆螺絲釘看待,你的價值就是承受壓力、並且不允許有一絲地鬆動,當辦公室裡出現新的機會,通常也不會落到你頭上,因為大家都認定螺絲釘就該牢牢地固定在原處。有些上班族一輩子在公司裡苦熬數十載,好不容易主管離開留下空缺,原以為理所當然可以扶正,高層卻空降來另一位年輕主管(通常是發電機員工)。還有更讓人覺得不公平的例子,有的傢伙在公司推動新業務失敗後,表面上被檢討但很快又被委以重任,並被賦予更多的資源。但螺絲釘型員工長年兢兢業業,難得犯了個米粒大的小錯誤卻被嚴厲檢討,甚至降薪拔階,有沒有搞錯?沒有,因為對方是發電機,凡需要電力的地方就一定需要他們,況且公司嘗試新業務時原本就有接受失敗的空間,只要發電機員工能持續帶來能源,他們永遠有存在的價值。然而,當公司快速朝向新事業發展時,螺絲釘員工若連原有的流程和業務都會出錯,在老闆面前就會變得極不可原諒!

給螺絲釘上油是為了替換;給發電機上油是為了保養

說來有點淒涼,許多員工從老闆那兒領過最大的一筆錢,就是資遣費。螺絲釘用途單一,在老闆心中只要覺得不生鏽、不鬆脫即可,基本上不用花費太多心力在上頭。哪一天螺絲釘必須換掉的時候,為了怕卡住拔不下來,才會勉為其難上點油來潤滑一下,目的在順利地移除(勞基法對拔螺絲釘要上油有嚴格的規定)。發電機正好相反,為了讓它運作順暢,發揮最大的功率,主管會主動採用最好的燃料,並且定期做保養(這部分完全出於自願不需要任何法令)。發電機員工最「令人髮指」的行徑就是,薪資福利硬是比一般的螺絲釘要高,同時他們對老闆提出種種要求時,往往獲得更多正面回應。我不認為所有老闆都對發電機本身有特殊愛好,真正的現實是,發電機能為老闆帶來他們在乎的價值,老闆算盤打得精,花點小錢做保養能獲得更多的回饋,何樂不為呢?這是多數憤恨不平的大小螺絲釘所不能理解的!

螺絲釘是耗材;發電機是資材

螺絲釘除了規格統一之外,市面上現貨極多,只要上類似104的網站,輸入規格、尺寸等資訊,就可以篩選出一大堆適合的產品。至於價格部分,只要符合基本的功能強度,自然是越便宜越能節省成本。若是公司組織改變,業務更新,螺絲反正是消耗品,整台機械的組成與構造既然都變了,螺絲怎可能不換呢?但發電機不同,通常會被公司視為資產。資材與耗材最大的差別之一,除了有貼資產貼紙外,公司會在資材上進行投資或升級,以延長使用的壽命,但卻不會對消耗品做這樣的事。或許有人要痛罵資方用後即丟不公不義,他們確實該罵,但大小眼還真是人之常情,就像很多人會認真保養愛車,卻未必會好好保養家裡的吸塵器一樣,人嘛!

其實螺絲釘與發電機的比喻,是兩個極端。在職場上我們每個人或多多少都兼有兩者的影子。我們的專業有些僅針對當下的公司與產業,但我們通常也有一些跨領域的能力,讓我們縱使脫離了現有的職位也能找到出路。越接近發電機,就越能獨立運作,不論是他要當創業者或是當上班族,通常也是籌碼比較多的一方,我想這是無庸置疑的。

有位老兄服務多年,卻慘遭裁員。他忿忿不平的問主管:「請問我到底做錯了什麼?」

主管卻冷冷地說:「或許你該問的是,這些年你又做對了什麼?」

職場本來就是現實的,但只要我們能掌握自己的定位,凸顯自己的價值,要快樂開心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以下提供一個自我檢核表,建議你測測看自己在職場的角色比較像顆螺絲釘還是一台發電機。如果你自覺很貼近螺絲釘的角色,或許你應該好好對自己的職涯找出新的定位和方向。當然,也歡迎email給我們(info@ftpm.com.tw)或是加入【Project Up網聚交流團】大家來集思廣益一下!

說明:

  1. 檢視以上每個問題,若左側比較符合你的真實想法,就選1。如果右側比較貼近,就選5,若介於中間就選3,以此類推。
  2. 分數累加後,中間值是42分。比42低越多就代表越接近螺絲釘的狀態,比42高越多就代表你是更強力的發電機,恭喜!
  3. 這裡只列出14題,如果你有更多的想法,歡迎來【Project Up網聚交流團】大方貢獻。或許我們下一本書中就有你的巧思(我們也很樂意將你的名字列在書中)!

 

本文已授權時報出版社,收錄於【三年後,你的工作還在嗎?】一書。若有轉載需求,請與時報聯繫。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