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碰到幾個「好心人」,也是那樣「衷心」希望我展開賺大錢的事業。 然後一再跟我強調風險低、不用囤貨這類事情。
想想這已經是老議題了,我好久前曾在某個討論區還是哪裡寫過一篇關於「風險真的低嗎」這樣的文章,於是剛剛又把它挖了出來貼在這裡。
不用囤貨,就是風險低嗎?
如果你加入這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失敗」,那確實你是沒太多風險的(除了機會成本。)。
但甚麼叫做為了失敗是沒風險呢? 意思就是,如果你加入半年一年,甚麼都沒搞起來最後決定退出… 那因為你都沒存貨,除了損失時間、損失把這時間拿來做別的事情的機會(Well,了不起還損失幾個朋友)。 在那樣的邏輯概念下,確實可以避免背債以及存款減少的風險。
但是話說回來,如果你同樣都會失敗的話。 今天你去賣二手車、去當房屋仲介、當保險業務員、號子當營業員、甚至去補習班幫忙招生,一年下來你失敗了、沒做出甚麼業績,你一樣也不會背債、也不致於會有甚麼存款大幅減少的問題發生。
當然,會有人說:我加入傳銷可不是為了失敗,是為了「白~手~起~家~啊~~!!!」(請加入回音)
OK,這我百分之百同意。
選擇一個事業當然不會是為了最後要失敗而做的。 總是因為那是機會、可以賺錢、可以自力更生、甚至可以揚眉吐氣、光宗耀祖,所以才選擇了這條路吧?
如果確實是如此,那就該換個心態。 除了想失敗時面對的風險外,更要想「如果沒失敗時」可能面對的風險會是甚麼? 以及你能規避? 或是該如何規避這些風險呢??
這裡我賣個關子,先不談這些風險可能會是甚麼,我留個有興趣從事的人自己想想!!
我這裡只是要跟大家提下面這樣的人生思維:
從我自己的經驗來看
一個「好的選擇」(無論是投資標的、女朋友、或想踏入某事業),這選擇應該
1. 當你越成功時風險需越小、或越容易分散風險甚至規避風險。
或者
2. 風報比能被執行方法降低。 換言之,獲利必須大到足以承擔任一次的風險。
2的意思是說,如果今天你打算要搶銀行。 你要就是計畫周延才大幹一票兩票然後逃出海外再也不愁吃穿。 而不是說「因為我每月花費少,所以每個月都搶,每次搶個三四萬就夠用了」。 如果是後者,那你的風報比就大到不成比例啦…
註:風報比指的是風險VS報酬的比值。 高風險照理該有高報酬,如果連預期報酬都低於風險時,那這就不是個好遊戲。
至於1的意思是說,你越成功受制於人的部分應該要能越少。 曾經有個新聞說,燦坤因為想要打促銷戰但是聲寶不同意,所以扯破臉把所有聲寶的產品下架不賣了。 今天燦坤到一定規模他可以這樣幹,因為沒聲寶可能還有歌林、還有SONY、還有三洋。 但是如果你是路口的小電器行,你可沒這自由度吧? 反過來說,今天若你是個小公司,通路要你配合你也只能照辦吧? 你敢跟他撕破臉嗎?
再來個例子,我家附近曾經有個四海遊龍的分店。 最近重新裝潢,裝潢好後不再是四海遊龍,但是還是賣鍋貼。 我去吃了一次,味道其實也差不多。 我不知道他為何離開了加盟體系,可能是怎麼鬧翻了、可能是想多賺些。 但反正味道差不多,我也還會樂於當顧客。 所以當這加盟店學會了技術、以及掌握貨源後,獨立運作也不至於損失客源。 這就是所謂越成功,受置於人之處該越小。
但大家可以想想,傳銷有沒有這樣的特性?
某些人總是說:「傳銷是經營你自己的事業」,但真的如此嗎?
你有想過「事業」跟「工作」的差異在哪裡呢? 是在於打卡不打卡嗎? 還是在於風險規避能力跟風險承受度呢?
當你把個人利益、個人風險承受度、以及現行各家傳銷的獎金制度連在一起,很多事情會變得很透徹。 首先,應該會發現,加入傳銷卻選擇「腳踏實地」慢慢往上爬的人將承受極高的風報比。 你畢竟只是公司的成員,公司哪天不開心就可以找個方式不履行你的獎金與合約(就算都不行,不出貨給你總可以吧)。 換句話說「越成功時風險並不會越小。 也並不會更容易分散風險」。 就算當上藍鑽、或是甚麼寶石的人,公司還是隨時可以跟你解除合約,把你的下線直接接手。 而這你是一點辦法都沒有的。
也因為不管你處在哪個階級幾乎都無法有效的降低或是排除風險,所以更多人選擇用二的方式處理風險,也就是「趁有辦法就趕快大賺一筆閃人」。
這也是為何一般傳銷業裡頭「極大比例」的作法都是專找學生在路邊填問卷當下線。 或是都透過歸屬感的手段吸引一些在別的事業上深受挫折的人,然後再讓他們繼續吸收更多類似的人? 也為何明明號稱是正派公司,但幾乎的上線還是會有意無意鼓動下線囤貨衝等級? 為何所有來拉我們加入傳銷的朋友「一定」是先談當下線談不攏了才叫我們買貨? (對啊! 如果做這事業是要賣東西的話,為何這些做傳銷的朋友一律先拉下線才推銷商品,而不是先推銷商品呢?) 為何人性的邪惡面會在這行業裏頭表露無遺....?
有心想做的真的可以想想....
至於在這生物鏈中,有沒有人風險真的很低的或是符合我講的原則1呢? 有,公司就是。 當傳銷公司越大、分布區域越廣,公司自由度將越大、風險承受度也將越高,也越不怕下面任何藍鑽作怪。 任何藍鑽作怪,砍掉就好,反正還有其他更多人支撐著整個體系。 只要能渡過開始的時間,風險承受力就會大幅上升。
所以呢,如果有正派的傳銷公司要找股東的話,百萬千萬我都很願意投資。 但是加入同樣一家正派的傳銷公司當下線? 別說今天還要入會費了、免費要我加入...我都感謝好意了。
5 則讀友回應
國內第二大直銷公司美樂家爆發爭議!一名45歲的單親媽媽美髮師王慈妃,號召600名親友加入,短短3個月晉升到資深總監職位可領115萬獎金,但美樂家卻認為她以人頭作弊違規拒發獎金,王慈妃出面抗議,公平會則表示若扣發獎金最高可罰500萬!
美樂家直銷公司以賣清潔、營養品維大宗,全台第2大,去年營收57億會員數高達18萬人,消費前得入會,而且一定得要由現任的會員推薦才可以,嚴謹的直銷制度拉1到7人入會能領7%推薦獎金,以此類推,30個人以上領百分之30,慢慢晉升為不同等級的總監,獎金從1萬6起跳,最高階的資深總監能領超過百萬元,王小姐卻因為升等快速百萬獎金被扣押,依法不合理律師說提告,公平會則表示扣發獎金最高可罰500萬,美樂家說會再發聲明搞但遇到假日暫時不回應。
Dear Joe:
先前有幾次跟您互動的感覺
從您身上學到不少的經驗
對於出社會才沒幾年的小弟
想在此跟您請教幾點
1.在文中所提到的"成功"
對於這二個字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是總經理?藍鑽?還是做到什麼樣程度的職位?
若對您而言
您對於成功的定義又是什麼?
2.在第二點提到的風報比當中
有舉例女朋友
這似乎是比較適合穩定交往中的吧?
若是屬於追求中的
是不是就比較不適合了?
因為也不知道是不是會有"成功"的那天
但對交往而言
什麼樣又是成功
這樣的定義似乎常被侷限在童話世界當中
王子與公主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這樣的結局
那您又會如何定義成功呢?
在這篇文章中成功的意思就是在那件事情上越來越好
你去麥當勞打工,從工讀生做到店長
或是你當畫家、從路邊幫人素寫到變成大藝術家
或是你當上班族、從工程師做到部門經理
或是傳銷者認知的,從一個人做到好多下線或是藍鑽
至於我對於成功廣義的定義,就是如何提高自己自由度以及風險承受度
換句話說,是兩個象限、而不是一個象限
你要能越來越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同時,萬一出甚麼問題時,對你傷害要越來越小。
但傳銷其實不提供這樣的架構
或許你能哪天做到藍鑽,但那又如何?
你的整個風險承受度完全沒降低
哪天這產品不受人喜愛了、你的下線斷了幾個、或是公司倒了
你能有甚麼基礎從別處從頭開始?
至於第二點問到風報比
這指的是你對於事情的處理手段
如何在混亂的環境下,讓萬一事情不如預期時傷害降到最低
追求女朋友也是這樣,跟是否穩定交往無關 (就如一的定義,成功是指關係越來越親密)
一開始,你可能同時有兩三個選擇,不知道選誰好
這時你可能有兩個做法
1. 先認識大家的個性,了解誰比較適合自己?
2. 只是悶著頭衝一個...失敗了再說...
前者就是風報比較低的做法
後者萬一失敗了,或是深入交往才發現不適合自己
風險不就高多了?
大哥的分析很好
不過好奇的是您願意投資當傳銷公司股東,卻不認同傳銷的模式~呵
當"經銷商"很難賺錢
但當股東倒是好的生意...
這篇文章用風險的角度來看傳銷
很特別的觀點
推好文~
哈 觀點並沒特別,風險本來就是大家會考量的事情
唯一的問題在於,大家認知的風險並不是風險的全部
傳銷公司的訴求比較像PMBOK列出的「機會」策略:積極把握、樂於分享、有效增強。
而避開討論「風險」問題。
哈哈 我比較少在看中文版的
不過經你一提我才想起來,確實中文版這段的翻譯是這樣「華麗」的 XD
回頭來說,我也不是想講那些機會不存在
我只是要提醒,風險並不單單只是大家直覺想到的那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