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在這個辛苦的時代,我們的優勢是什麼?

最近網路上都在討論這則競選廣告:「如果很有錢,你想做什麼?」。這個主題讓我聯想起以前聽過的一則小故事。

你是在累積實力,或僅是在宇宙漂流?(下)- 由【時間】X【方向】X【資歷】所構築的職涯放大器

前幾日寫了一篇文章,解釋職涯累積如果缺乏軸心,有可能最後演變成類似在宇宙胡亂漂流的概念(請見:你是在累積實力,或僅在宇宙漂流)。 不過宇宙移動的概念可還沒完,我在這篇還想要補充另一個概念。 職涯發展既然很像宇宙移動,那我們千萬不能變成最終只是在太空中胡亂漂流,而應該像星際大戰一樣,弄出一個噴射系統,讓我們累積能量後展開Hyperspace的超空間跳躍。 可是,要怎麼變成超空間跳躍呢? 又為何很多人明明想進入超空間卻最終變成宇宙漂流呢? 這關鍵就在於很多人忽略了「時間」還有「方向」這兩大要素。

為何台灣人總是「贏在起跑點」卻「摔在終點線」?

前幾天為了宣傳新書去了趟台南。我是成大畢業的,大學加研究所在台南待了六年,很有感情,加上當天又有老同學到場聲援,不知不覺讓我想起大學時代的往事。 成大的大一學生是規定要住校的(我覺得這真是德政!),當時我們土木系的學生被分到光復校區的第二宿舍,簡稱「光二」。光二舍北邊是榕園,那棵有名的大榕樹就在那裡(國泰人壽的企業標誌)。而南面則是一座大操場,有我不少回憶:大一有段時間熱衷街舞,為了在系晚會表演,常半夜和同學在司令台上苦練翻滾(模仿當時很紅的LA BOYZ),搞得全身瘀青覺得自己真酷。但我今天想講的,則是另一段經驗:我曾在那座操場跌了個狗吃屎~連下巴都

你是在累積實力,或僅是在宇宙漂流?(上)

2013年有部很棒的電影叫做:Gravity(地心引力),由珊卓布拉克以及喬治克隆尼主演。 有非常震撼的一鏡到底,有非常深刻的求生意念,也有非常棒的故事情節。 不過,今天不是要談電影情節,而是想談談其中出現的「太空漫步」。 電影中喬治克隆尼有個推進器。 朝著方向調整背後的噴射口就會噴出氣體,他就能朝了氣體相反的方向滑動前進。 學過國中物理的都知道,太空中沒有空氣所以沒有阻力或是摩擦力,加上遠離地球也沒有地心引力,所以一旦開始移動,是沒辦法靠自己的力量停下來。 當背包的燃料噴完後,漫步的方向若與想去的目的地不同時,距離可會隨著時間越拉越遠&helli

孤身一人時,如何找到合適的創業搭檔

八月份生活講座結束時,有個兩年前曾經參加過我們網聚的朋友上來打招呼。 我記得那次見面時,他跟我說他有個不錯的Idea,想要嘗試Startup。 只是自己不懂技術,還在物色伙伴。 我對他說有夢想就要往前踏,一定要逼自己踏出安適區,千萬不要辜負了自己的理想! 這次又碰到他,我就問問他進展的如何。 他說目前完全沒進展,自己也還在原來公司上著班。 我聽了嚇一大跳,就問他怎麼了? 是放棄不打算把那點子實現了? 還是有什麼新的目標? 結果他跟我說花了兩年的時間,卻還沒找到合適的伙伴,以至於這idea就蹉跎了下來。

貪小便宜是台灣人的本性?我對原燒事件的另類看法

常有網友問我們,要如何訓練「看懂局」的能力。其實每天生活周遭都有大大小小的事情,如果試著把主觀的情緒與批判暫時抽離,抱持著「凡存在必有原因」的心態抽絲剝繭,往往就能看出新意,最近「原燒」事件就是個好範本!

用這七個步驟,畫出你的職場升遷路線圖

滿多人會問我們該不該去做特定某些事情。 比方說「該不該出國唸書」、「該不該去考PMP」、「該不該再去拿個碩士或博士」、或「該不該換跑道」等。 看過我們文章一段時間的讀者,應該都知道我們會問當事人「長期目標是什麼」。 畢竟唯有知道長期目標的狀況下,才能評估這些選擇是否為最有效的手段。 (類似概念可以參考 困境的起點: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找到自己要什麼的五個步驟) 不過很多人雖然找到了自己的長期目標,但還是會在諸多的方法中迷失。 比方說最近有個網友就是如此。 他說他很確定想在目前的公司往上爬,可是目前進展好像有點卡住了。 覺得自己可以做的都做了,工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