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歡的拖延金句出自前美國總統林肯:「就算逃得了今日,也無法規避明天的責任。」我們都知道拖延是有害的,沒有人喜歡這樣做,我也不喜歡,諷刺的是東拖西拖偏偏占據我人生很大一部分。我上大學的時候,每個學期都會這種情況發生:每個學期初我都是那個酷得要命的青春大學生,盡情地放飛自我、外出玩樂,享受精彩大學生活,完全沒有感受到任何壓力。然而,到了期中與期末考試前一周,我就會開始感到恐慌。
你的另一半能提供你正向的「情緒價值」嗎?本文摘選自《老公這種生物,身體或靈魂總有一個在馬桶上》,作者分享在婚姻過了激情期後,能否提供彼此「情緒價值」是感情穩定的重要因素。很多女生會發現,有時跟另一半聊生活瑣事、事業規劃等,往往得不到正向的情緒價值,聊完反而情緒更加低落。作者將透過本文分享,為何正向的情緒價值,真的是找對象,甚至是長期關係經營很重要的關鍵!
嗨,馬克瑪麗好,我想跟你們分享上班遇到資深老屁股的經驗。我進入這間知名上市櫃公司至今第九年,不久前,我如願轉到另外一個部門。新部門的主管好、同事好、工作職務也重要,唯獨有一個不好,就是那位資深的「老屁股」。而偏偏,就是那個 But,是由他把工作交接給我。
哈囉,馬克瑪麗晚安。今夜我又加班到現在才回家,也終於有空檔寫這封信給你們。再過兩天我就要過 30 歲生日了,你們可以先祝我生日快樂嗎?想請問你們兩個困擾我很久的問題。之前曾經有一段心情不斷下墜的日子,過程中突然意識到自己長年戴著面具,維持著脾氣好、善體人意的暖男人設。
哈囉,馬克瑪麗好,謝謝你們讓我在一個人的時候不這麼寂寞,每次聽到你們討論新聞事件或回答點友的問題,都讓我有種很酷的感覺。這封信我想分享一個追夢的故事。M 是我的好朋友,國中時我們就認識了,她身材高又美麗,歌唱得很好。她一直想進演藝圈當歌手,所以高中去讀了表演藝術;而我讀的是普通高中,所以高中到大學這段時間,我們很少聯絡。只是曾聽共同朋友說,她一直在參加比賽,好像有得過獎,但沒有正式出道。
因為覺得自己不夠格、怕被拆穿,冒牌者的一大特徵就是不太敢問問題、傾向同意甚至討好別人。「你說得對,那就這樣吧」、「大家 OK 我就 OK」是會議或討論時經常會出現的冒牌者句型。但這樣不管什麼事情都同意的人,長期來講容易會被視為沒有貢獻、缺乏價值。就算執行力再強,在討論時沒有存在感,也容易被當作有手沒有腦的「執行組」或「工具人」。有幾個方法,可以幫助你展現積極度。
大衛.貝爾斯(David Bayles)和泰德.歐蘭德(Ted Orland)在著作《開創創作自信之旅》(Art & Fear)中提到一位老師陶藝老師做的實驗:他把學生分成兩組,告訴其中一組,他會用作品的「數量」來評分,不管做得好不好,反正做越多就越高分;另外一組則是用作品的「品質」來評分,不用做多,但作品越完美,分數越高。可想而知第一組就是瘋狂地做,第二組則是精雕細琢想要做出最完美的作品。一段時間過後,你猜哪一組的作品品質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