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這篇是我在2004於理財版寫的文章,談的是技術分析、價值觀、以及交易思考的相關議題。
那時候、我一面在學習金融市場的很多知識,同時也迷惘於太多知識同時注入下的茫然。 工程師出身的我,總覺得世界上應該有某種「真理」,只要學會那東西,事情就能各就各位、套用公式的來過活。
這也是為何進入金融市場後,給我的震撼非常大。 因為在那裏,我終於理解世界上很多事情是沒有公式、沒有SOP、也沒辦法只看著細節行事。 寫這篇文章的當時,是一面略有體悟、但也一面還在努力摸索著自我人生觀與哲理性質的東西。 我目前的很多人生哲學,也都是當年的期貨市場不斷自我思考下的結論。
前天晚上我在網路上亂晃,在幾個遊戲網站讀了Tomb Raider的Review以及一些放出來的Video後,終於忍不住買了下來。 昨天玩了一晚上,覺得非常值回票價。
不過,這篇不是要跟大家談遊戲,只是想在周五的下午跟大家閒聊閒聊用錢的一些想法。
這遊戲其實我在二月底就有在注意了,當時在Amazon還有Steam都有在特價。 原價是USD$49.99(約NT$1500),但在3月5日前「預購」,可以照原價打九折。 換句話說,早買的人可以用USD$44.99(約NT$1350)的價格買到,甚至還可以提早下載。 但是等到3月5日遊戲正式上市後,價格也就調整回USD$49.99了。
所以第一個問題在於:同樣一套遊戲,你會以NTD$1500還是NTD$1350來購買?
前面兩篇提到,大部分人都想改變自己的人生。 可是可惜的是,絕大部分人都沒有以一個有條理的方式來進行這類變革。 要不是太貪心、要不是不切實際、更可能是根本不承認自己的問題,以至於始終沒搞清楚自己要甚麼、以及對此該償付的代價。
所以前兩篇提了兩個重點,都跟誠實有關。 一個是剖析自己的核心問題,也就是到底事情一路走成這樣,哪些地方是自己造成的 - 我們有可能在過往的某個路上做錯了,或我們可能在過往該做抉擇的時候逃避了。 若不把這因素找出來,並承認自己的不足,那我們所謂的改善,將永遠都是在錯誤的地方努力著。 另一個要對自己坦率的,是自己到底在長期目標上想要甚麼東西。 很多人嘴裡說西,但身體卻往東走。 若不把真正想去的方向搞清楚,怎麼努力都是白費的、甚至可能讓自己離真正想要的東西越來越遠。
雖然花了些時間,不過這張終於可以貼出了。
但為了避免大家閱讀時造成誤解,我要先說明一下「使用規則」。
1. 這張表列出了50個與女孩子交往的「查核里程碑」,目的是讓你了解自己與對方的距離(感情熱度)。
2. 適用女性的年紀為介於25歲-35歲(上下正負3歲)。 要提醒的是,年紀更小的女孩子是否適用,我因缺少「樣本數」所以無法肯定(笑)。 但原則上,十多歲到二十出頭的女孩子,跟輕熟女挑選男人的觀點是不同的,所以大原則雖可能相同,但不排除會有差異。
學校從小就教我們下面這些陳述,如:「人人應該生而平等」「認真努力就會有好結果」「好好念書將來就會有好工作」「當個好人就會有好報」可是,我得坦白的說:「這些陳述終究是一種期待,而非世界真正運作的面貌」。
上禮拜有個讀者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是關於如何面對過量的資訊:
我現在23歲,去年畢業在一家手機公司做結構工程師,工作不是很忙所以有空在網上看很多文章,然後下班也有空看書看電影之類;我覺得從未有過一個時代能像現在這樣讓我們每天可以面對如此多的信息量,當然這之中的多數是意義不大的資訊或是虛假資訊。
因此就有一個問題:人的精力、記憶力和時間是有限的,面對如此多的信息量,要如何甄別哪些是對自己有用的(或者是正確的),如何歸類這些資訊,如何記憶這些資訊?
這篇其實並不在原本好人卡系列的寫作計畫中。
因為我原本以為這篇的內容應該是「常識」。
不過透過讀者寫來的苦惱,我才恍然原來很多人其實從來沒想過那件事。 以至於文章表面的涵義或許掌握了,可是卻沒理解到底「所謂建立長期關係」以及「感情的核心元素」是甚麼。
所以,我想在這裡一次性的回答幾個我以後不打算再回答的問題:
- 怎麼讓已經討厭自己的女人回頭?
- 怎麼讓告白失敗的情況逆轉?
- 怎麼讓女人離開男朋友來跟自己交往?
- 怎麼讓已經做錯的狀態重頭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