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曾經貼過一篇【給新鮮人:怎麼判斷我是不是進入了一間好公司?】。 後來陸續收到這麼兩個問題:「我公司的大老闆有符合你講的條件,但是我上面的主管並不符合,那我所處的環境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另一個問題是:「新鮮人並沒辦法參與高層的決策會議,我很難看到老闆的價值觀。 有沒有什麼可以一窺究竟的小事?」
這兩個問題都滿不錯的,非常值得額外寫一篇來回答。
有位朋友問了一個好問題:「堅持」與「固執」到底有什麼不一樣?當一個人的想法或行為受到旁人的反對,但他還是堅守立場,勇往直前,通常會被指責為「固執」或「頑固」,但我們也同樣也可以稱讚他是「堅持」與「執著」啊!這差別究竟在哪裡?這不光是哲學問題,而跟我們的職涯、愛情與人際關係息息相關,值得好好分析思考...
前段時間,我參加了某間大學的職涯講座。 其中有個同學的提問是關於「進入職場後對於職場黑暗面該抱持怎麼樣的心態」。
當天我在現場的回答是建議同學不用把職場黑暗面想得太過巨大。 畢竟任何地方都有這類政治問題,只要自己待人親切、善良、樂觀、不要白目,通常也真沒有甚麼了不起的黑暗面。 何況, 學校生活難道就沒有黑暗面嗎? 學校的群體環境中,也是免不了有人得意、有人不斷被霸凌。 職場不過就是另一個滿滿是人的群體。 所以若你在學校沒有人際關係的困擾,職場也未必會更黑暗。
所謂「實用智能」就是「知道在什麼時候,用什麼樣的方式,說些什麼,以達到最大的效果!」這與知識和智商無關。我想到最鮮明的例子,就是蘋果的賈伯斯,如果你看過他的傳記,就會知道賈伯斯是個待人處事極有爭議的人物,但跟他共事過的人都說:「他有扭曲現實力場的能力,總能把他的觀點推銷給你,讓你照著他的意思做!」
建議策略共有六個步驟:1.存生活費、2.蒐集情報、3.分析職位、4.包裝自己、5.設定停損、6.離開現職。但也請問問你自己:你到底想要什麼?你有多想要?
一個我常常被學生族群問到的問題是:「Joe,有沒有甚麼好方法可以分辨甚麼公司比較好? 怎麼知道我目前的老闆值不值得跟?」
如果你已經出社會一段時間了,那這問題我覺得未必有標準答案。 但如果你才畢業、找第一份工作,那我倒有幾個個人想法可以分享一下。
最近有兩本印象深刻的好書,一本是談創業的《師父》,一本就是《反脆弱》。「反脆弱性」是什麼意思?副標就是解釋:「脆弱的反義詞不是堅強,而是反脆弱」!而英文書名解釋地更好:Antifragile: Things That Gain from Disorder(反脆弱:因混亂而受益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