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 Joe 私下常聊中、美、台關係這類議題,尤其是這在商業上的影響,但因為讀者或聽眾未必跟我們一樣從商,而且人人都有自己的立場和想法,所以我們在文章或 podcast 節目中就比較少公開地談。但這次,我想破例聊聊「關稅戰」。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無法鉅細靡遺地分析,但我認為它帶來的部分影響,其實是一般上班族也務必要知道的!
在剛出社會的時候,「要不要辭職去探索自己」這個問題,應該是很多人都會有的煩惱,今天就趁著這個機會,來和大家分享 3 個有助於大家決定要不要辭職去探索自己的思考!
職場新人剛報到,大多得從一些小事,像是整理文件、彙整數據開始做起。但明明起點都差不多,你卻會發現有的人過了一年、三年,依然還在做這些工作;有的人卻能把握機會凸顯自己,贏得主管的信任,獲得更多挑戰自己的機會。差別在哪,其中一個關鍵就是他是否及早掌握了一套「職場必殺技」!
你是否曾經在會議上發表簡報,話才剛說到一半,就被主管打斷?或者,簡報內容還沒完全說明清楚,主管就直接跳過,開始討論其他事情?前幾天在企業內訓時,一位學員下課後跑來問我:「老師,我花了很多時間準備簡報,但每次才講沒幾句,主管就打斷,甚至直接改掉我的提案。我是不是表達得不夠好?」這類問題在職場上很常見,許多人遇到這種情況時,第一個反應是挫折,甚至懷疑是不是自己表達得不夠清楚。但其實,除了主管的習慣或會議氛圍,簡報的呈現方式也可能影響內容是否被完整接收。如果想讓自己的想法真正被聽見,或許可以試試這些調整方式。
最近有位準備踏入加拿大職場的應屆畢業生 H,來找我訓練英文面試。H 的英文底子不錯,卻犯了幾個台灣同學常見的致命錯誤,分析如下和大家分享:太執著於「完美用詞」或「標準答案」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H 常常會因為用字不夠精準,就自我糾正再說一次,例如:I am in charge of improving… oh sorry… I am in charge of optimizing the whole process.
我們在 2024 年 11 月推出了新書《大人學做事做人》,這是一本探討職場的書,要談的就是做事做人這四個字。主要原因是,這些年來,我們時常被問:到底在職場上,做人重要還是做事重要?
第一次升主管,很容易就夭折。升官了,通常會感到很高興,畢竟這代表你的努力,得到的老闆、得到了公司的肯定,但多數人沒想過的是:升上管理職,就像是換了一份全新的工作,必須開始培養一項名為「管理」的全新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