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穩當的交友策略,不外乎就是親近「螞蟻」但遠離「蚱蜢」

人生穩當的交友策略,不外乎就是親近「螞蟻」但遠離「蚱蜢」

本篇也可以搭配我們的Podcast《大人的Small Talk》一起聆聽,或者選擇在Spotify上收聽也可以喔!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交友選擇」這件事。

前陣子,我在臉書上寫了一段話,我說2020年的前三個月,幾乎就是《螞蟻與蚱蜢》這則故事的翻版。《螞蟻與蚱蜢》是我小時候聽到的寓言故事,這個故事是這樣的:

某年夏天,有幾隻蚱蜢到了一個地方,它們非常享受舒適的天氣,整天不是悠閒拉著小提琴,就是品嘗豐盛的食物。有一天,它們發現住在附近的螞蟻不斷從遠方把食物搬回巢穴。蚱蜢不解地問螞蟻:「你們這是在幹嘛?」螞蟻就回答:「我們想把食物全搬到巢穴裡儲藏起來。」

蚱蜢聽完還是很狐疑,甚至覺得有點可笑,不懂螞蟻為何不好好享受好天氣,反而整天忙得要死。等到冬天來臨,到處都是積雪,蚱蜢找不到食物了,猛然才發現螞蟻夏天在做的事情,其實就是為了寒冬做好準備。

這個故事當然有好幾個版本,有比較符合小朋友看的,就是螞蟻招呼蚱蜢到它們的巢穴裡生活,大家安然度過冬天,然後蚱蜢對自己的生活模式展開反省。我也看過比較殘酷的版本,就是蚱蜢找不到食物,跑去向螞蟻求救,但螞蟻拒絕幫忙,最後蚱蜢就餓死在冰天雪地之中。

為什麼我會講這個故事呢?其實你如果認真地觀察,你身邊大概也會有很類似「螞蟻」和「蚱蜢」的這兩類人。「螞蟻型」的人非常深謀遠慮、考慮周詳,還沒有發生壞事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在思考發生風險該如何因應,並且把準備工作都做好。「蚱蜢型」的人則是看著別人準備,卻不理解為什麼要準備,甚至還覺得別人做這些事很笨、很蠢。

當然,這兩類人是比較極端的狀況,介於中間的人可能更多,他們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做,但也不會笑別人。

世道太平的時候,大家的生活看起來差異不大;但是當意外事件發生,你就會發現,人的差異將一下變得很明顯。

你想想看,你過去的人生中,是否發生過你比較謹慎、想替未來做些準備,結果卻被別人嘲笑的狀況?我相信或多或少都有。或者,像是這次Covid19疫情在年初剛爆發時,很多東方人在國外戴口罩想保護自己,反而被外國人嘲笑,甚至攻擊,其實也就是類似的狀況。

這個狀況麻煩的地方在於,如果嘲笑聲浪不小,大部分的人就會自我質疑,也可能因此不敢繼續做「原先認為該做」的事情。比如說想戴口罩卻怕被笑,索性就不戴了。

看得遠的人本來就少,周圍如果又是一些短視近利,還會嘲笑他的人,他可能慢慢也就退縮了。所以你就發現,深謀遠慮而且能堅持己見的人終究是少的。

如果你不是很習慣這種「想法和其他人不同」的狀況,偶爾想法跟別人不同時,你就很容易自我質疑,想說「是不是我哪裡弄錯了?會不會別人才對的?」換句話說,你如果沒有很堅實的自信心,這時候就很容易因為別人的嘲弄或不以為然,而屈服於同儕的壓力,這就非常可惜了。

也因此,我想談的概念是這樣子的,我一直覺得每個人的人生成就,除了跟能力和認知邊界有關,也跟「周圍都是什麼樣的人」息息相關。

我得說,身邊的同溫層很容易會影響我們的想法。所以,如果你發現你周圍的朋友常常否定你,這時候你該做的不是努力說服他們,讓他們懂你在想什麼;你也不需要自我質疑,放棄你想做的事情。相反地,你該嘗試走出去,找到跟你相同的族人,認識另外一群想得周全、願意認真努力的人。跟這樣的朋友在一起,哪怕你能力還不夠,至少他們不會嘲笑你,你也就能慢慢到達原本想去的地方,做到你原來想做的事情!

可是,這個概念也會有一個相反的狀況,就是你發現自己比較像蚱蜢,常常想得不夠遠,可是因為周圍都是蚱蜢,所以你就覺得渾渾噩噩度日似乎也沒差。如果你讀到這邊,發現你其實應該要更努力,讓自己變成一隻螞蟻,我會鼓勵你要打破同溫層,去認識一些想法不同的人。

有人可能會說:「可是Joe,我周圍的朋友都跟我差不多,我們想的都很類似,那我怎麼辦?」如果是這樣,我建議你看看我的另一篇文章《怎麼走出同溫層?提供一個我愛用的方法,你不妨也試試看》。

我在裡頭有提到,現在使用社群網站很方便,幾乎人人都有帳號、也會分享對事情的看法,你可以在社群網站上追蹤一些跟你想法不太一樣的人,然後觀察他們想法背後的思考邏輯。

多訂閱想法不同的人,並仔細觀察他們的思考方式,你慢慢地會發現自己的眼界變廣了,然後你可能就會開始質疑自己的想法、質疑你所處的環境,假以時日,我相信你終究會變得不一樣。

這樣做也有另一個好處,你訂閱一些人後,透過長時間的觀察,你可能會發現有些人其實沒那麼聰明,你可以把他「退訂」、「退追」。在這樣的篩選機制下,你就會真的留下一些能提升自我,也確實值得長期追蹤的朋友。

所以我覺得,重點真的就是努力走出同溫層。甚至一段時間之後,你的成長可能超過你的同溫層了,你開始覺得跟原先的同溫層格格不入,這時候你搞不好也該考慮再換一群朋友。有一群跟你想法相近、價值觀相同的朋友,你才能夠不斷進步。

最後,我還有一點要提醒你。我覺得人如果想成長,最該戒除的習慣之一,就是經常想嘲笑別人。我認為光從這點,就能決定一個人會是智者還是愚者。

為什麼呢?

我身邊有很多我覺得很聰明、很有智慧的人。我這麼觀察下來,發現他們看到別人做出跟他們想法不一樣、而且他們不能理解的事時,多半會先假設自己是無知的,並且虛心去觀察和請教,了解別人為什麼這麼想、為什麼這麼做。

當然,最後你可能會發現,別人其實是笨蛋。但就算是這樣,其實你也毫無損失,而且還學到了一點:原來有些人的思考,可能會被某些事情誤導。所以,保持謙虛、假設自己無知,你怎麼樣都會學到東西。

那愚者呢?當他們看到別人做出自己不能理解的事時,通常不是假設自己無知,而是假設別人無知,大加嘲笑一頓之後,他也就忘記這件事了。在過程中,他不會學到任何事情,哪怕別人真的比自己強、哪怕別人想得比自己周全,他也完全學不到。也因此通常就是原地踏步,難以擺脫愚者身分。

所以,我覺得「嘲笑」是一件很可惜的事。你如果能做到不嘲笑他人、保持無知、保持謙遜,其實就會在每個事件中獲得一些學習。隨著時間拉長,所謂的「智慧」就會從此增長了。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