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 40 陷入中年職涯危機?2 條低風險路徑,帶你開啟人生的第二曲線!

年過 40 陷入中年職涯危機?2 條低風險路徑,帶你開啟人生的第二曲線!

本篇也可以搭配我們的 Podcast 節目《大人的 Small Talk》一起聆聽,在多數 Podcast 平台(例如 Apple Podcast Spotify)都可以找到!


這幾年陸續都有朋友寫信來,希望我們能聊聊「四、五十歲後的職涯第二曲線」這議題。

所謂「職涯第二曲線」的概念是,很多人可能二十幾歲從學校畢業之後,就很幸運地在一個領域中深耕,一待就是十五年、二十年。可是工作了這麼長一段時間後,尤其到了四、五十歲這個階段,夜深人靜時難免就會開始想:「我的人生難道就這樣了嗎?我現在做的事情,就是我接下來人生的全部了嗎?我是不是應該,或是說我還能不能,幫自己規劃一條新的成長曲線,或是思考一下新的成長機會在哪裡呢?」

你可能會想:「Joe,你講的這個感覺上不就是所謂的『中年危機』嗎?」

沒錯,廣義來說,它確實有點類似中年危機的味道。而且啊,這個煩惱,還常常分成兩種不同的樣貌。

第一種,是日子過得其實還不錯的朋友。

你可能已經是一家大公司的中高階主管了,年薪不差,日常工作也有一群得力部屬幫你執行。你自己呢,其實已經有點遠離第一線,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資源協調、向上管理、跨部門溝通這樣的工作。生活很安穩,但心裡不時會有個聲音浮現:「接下來呢?我還能做什麼?」畢竟四十、五十歲其實真的不算老,搞不好再衝一波,還能更上一層樓?

可是現實是,如果你待在一家有規模的大公司,你會發現再往上爬的難度真的非常高。因為你上頭的位置很可能都是一些比你更厲害、背景更硬的怪物占據著。那要跳槽嗎?那風險可就高了。畢竟你現在的職位跟薪水都很好,跳到一個陌生的地方,誰知道那是一個新的機會,還是精心包裝的陷阱呢?所以最後,很多人想來想去,就這樣卡住了,時間一天一天過,但心裡的疑問卻始終沒有消失。

第二種,是日子過得戰戰兢兢的朋友。

你可能是一位中層主管,或者是一位資深的技術人員,比方說工程師、設計師、人資、會計等等。工作上多數時間你還是在第一線親力親為,可是你看看過去這些年整個大環境的變化,心裡其實是有點不安的。你會發現很多產業可能前幾年還很風光,但不知怎地瞬間就消失了;很多公司去年還在擴大徵才,今年突然就縮編倒閉了。

尤其是最近,隨著 AI 興起,很多我們過去認為很穩定的白領專業工作,前景好像都變得不太明確。於是你難免就會擔心:「接下來三年、五年,我會不會也遭遇到類似的變動?」比方說因為今年的關稅戰,一些公司或許突然要縮編,甚至整個產業就傾覆了。這種大環境一改變,需求就不見的事,誰也不知道哪天會發生。要是自己準備得太晚,事發時還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其實啊,這問題我們 Podcast 節目的 EP562 「人生破關」之後,難道就只有這樣了嗎?來聊聊「人生第二曲線」的探索策略也聊過,當時一位叫做「大光」的聽眾也問了類似的問題。他很厲害,已經財富自由了,可是又沒有真的想退休,所以他就來問,想知道我們對於他的第二曲線有沒有什麼建議。

這類問題的麻煩之處,就是它沒有一個標準答案。並不是說,你去學一個什麼新技能,比方說現在很紅的 AI,或是去考個什麼證照,問題就能解決。隨便跳槽,風險又確實很大。所以對大部分人來說,相對穩當的策略其實是透過「兼職」來探索新的可能性。

中年人透過兼職探詢第二曲線,有兩種路徑。一種是靠專業技能。起點可能是接案。無論你是設計師、是健身教練、SEO 顧問、AI 專家,都可能透過專業服務來站穩腳步。

這也是為什麼我在 2020 年會製作【銷售專業服務的系統化做法】這門線上課程。我當時的起心動念,就是想讓很多有心靠著專業能力來接案的朋友,能有一個具體的規劃方向。畢竟對很多人來說,在不影響正職工作的情況下,利用週末或下班時間接接案子,這是一個風險非常低的好策略。而且只要你把時間拉長,就可能慢慢地把這個兼職事業做大。就算最後沒有真的做大,但最少也能多少貼補家用,增加一份額外的安全感。

第二個路徑,今年我們針對想探索人生第二曲線的朋友,另外規劃了一門全新的課程:【企業講師的永續經營指南】

聽到這裡,我想很多人第一個反應一定是:「Joe,你沒搞錯吧?當企業講師的門檻很高耶?一般人哪有可能啊?」

嘿,這就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認知盲點。很多人都以為要當老師,尤其是當「企業講師」,一定非常困難,但事實上正好相反。如果你是一位在某個領域打滾多年的專業人士,我敢說,「企業講師」絕對是你最容易跨入的教學領域。這甚至比你去當小學老師、國高中老師、大學講師,甚至自己開班授課的「公開班老師」,都要容易非常多。

為什麼呢?

你想想看,如果你要自己開一門公開班,你要面對多少經營上的麻煩?你要自己想辦法招生、處理報名、搞定金流、處理一堆課務行政、還要幫學員印講義、訂便當......光想就頭痛。而且最關鍵的是,如果你沒什麼知名度,你其實很難單靠自己的力量,就把一個公開班的事業經營起來。

可是企業內訓的講師就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企業會花錢辦課程,通常都不是為了讓員工「充實自我」,而是因為他們有非常明確的「痛點」需要解決。比方說,業務團隊的業績不好,他們就需要銷售技巧的課;主管們不太會帶人,他們就需要管理領導的課。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有經驗、有戰功的資深主管,或在經營、行銷、管理、研發,甚至是人資、法務、或會計等等專業領域中有豐富又深入的實務經驗,那麼,就很有可能有企業會願意付錢聽聽你的經驗分享。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覺得「成為企業講師」這個主題,會是一個能協助很多人解決中年焦慮,或是幫助探索職涯第二曲線的好選項。

此外,它還有幾個很棒的優點。

第一,企業講師是可以「兼職」的。所以你完全可以利用現職的放假時間去接課,把它當成一個無風險的測試起點。

第二,你通常不用自己出門去拉生意。這個行業裡,有一些扮演仲介角色的公司,我們通常稱之為「管理顧問公司」,簡稱「管顧」。他們會幫企業找合適的講師。

你想想看,這是不是一個很棒的模式?你把你二十年的專業經驗,設計成一堂精彩的課程,然後找到合適的管顧公司幫你介紹給客戶。最壞的情況是什麼?就是都賣不出去嘛!但你會有什麼實質上的金錢損失嗎?其實沒有,你頂多就是花了一些準備的時間而已。

可是,如果你的主題是市場需要的,你的課程內容能讓學員真的有收穫,那麼慢慢地,就會有人注意到你。一開始,一個月哪怕就出門上個一、兩次課,這也是一份很不錯的額外收入。接著,如果你經營得順利,慢慢在業界累積了口碑和知名度,到時候可能一個月有五堂課、十堂課,甚至更多,那你就可以開始認真考慮要不要當全職講師了。

而且,我必須說,企業講師這個職業,收入潛力還滿驚人的。一般來說,哪怕是剛出道的講師,一個小時的鐘點費大概是 1500 到 3000 塊。一堂企業內訓的課,通常是七個小時,也就是說,你上一天課,大概就可以拿到一到兩萬的收入。如果你一個月能接到五堂課,大概就有十萬上下的營收,這對很多上班族來說,已經是非常可觀的數字了。如果你能做到一個月二十堂課,那月營收就有可能到二十萬,這時候,你絕對可以認真思考轉為全職。

而且這還只是剛出道的行情喔!我們認識很多業界一線的企業講師,他們的年薪是可以突破千萬的。也因此,就算你原本是大公司的高階主管、年薪好幾百萬,轉職做講師,收入上很可能也不會太委屈。而且更好的地方在於,全職講師的時間非常彈性,你再也不用被綁在辦公室裡了。

就是因為有這些好處,所以其實一直以來,都有很多人想成為企業講師,也常常有人來問我們該怎麼做。可是,企業講師也不是我今天許個願,明天就能當的,它確實有它的門檻,也有它的「門道」。

關於這點,我跟 Bryan 算是運氣還不錯。我們最早大概在 2004 年,就因為常常需要幫公司去客戶那邊做軟體教學,所以開始有去企業上課的經驗。後來我們剛創業的時候,因為有人脈介紹,加上我們自己又是做顧問業的,就有了更多繼續去企業講課的機會。慢慢地,我們對整個講師的生態圈越來越熟悉,也認識了很多管顧公司的朋友。

後來,我們大概在 2012 年左右開始主動接企業客戶的案子,並且在 2014 年左右正式成立了我們自己的企業內訓團隊。也就是說,我們自己其實也有一間管顧公司。一般人可能不熟悉這個領域,所以不知道我們,但我們在企業 HR 的圈子裡也算是小有名聲了。所以算一算,我們在講師這個領域,前前後後也打滾了 20 年,經營管顧公司也有 10 年的時間了。

在我們這門最新的線上課程【企業講師的永續經營指南】中,我們就是想以這兩種身分 - 也就是「資深講師」與「管顧公司經營者」的雙重角度,來跟大家分享:如果你想成為一位企業講師,你該怎麼規劃你的路線?第一步該怎麼跨出去?你該如何經營自己的專業形象?又該怎麼跟這些管顧公司打交道?我們也會解釋企業在想什麼、HR 在想什麼,你該怎麼說、怎麼做,才能真正幫助到他們,並且讓他們對你感到安心。

不過,這裡也要特別提醒一下,這堂課我們主要講的是「經營面」的規劃。比方說:

- 你該怎麼跨入這個領域?

- 怎麼經營自己?

- 怎麼思考什麼樣的課程主題能被市場所接受?

- 怎麼理解 HR 提問背後的真正想法?

- 怎麼多蒐集問卷,作為優化課程的依據?

- 怎麼理解學員如何看待你

- 為何有時候成案一次客戶就不再聯絡了?

- 為何管顧會再也不推薦你?

- 以及怎麼避免一些新手講師常見的經營錯誤等等。

這門課對於「課程設計」並沒有太多的著墨,因為光是「如何設計一門好課程」,這本身就是另一個非常龐大的主題了。如果未來大家有需要,我們後續也可以考慮再開設一門專門講課程設計的課。

總之,如果你是 40 歲以上,正在認真思考自己職涯的下一步;或者你早就有希望將來有一天能成為企業講師的職涯目標;甚至,你可能已經是一位企業講師了,但總覺得自己在市場上載浮載沉,HR 不喜歡你、管顧公司好像不太願意推薦你的案子,你也不知道問題到底出在哪裡。那麼,我會建議你可以參考一下我們這堂課。目前這堂課正在預購期間,所以也會有特別的優惠。

尤其,如果你是正在擔心中年危機,或是想為自己創造職涯第二曲線的朋友,我非常建議你在優惠期間就先買下來。

為什麼呢?因為即便你現在還沒有要立刻轉職,但你可以趁早開始慢慢聽、慢慢吸收、慢慢思考。比方說,你可以開始思考自己有哪些專業經驗,可以發展成合適的課程主題。你可以開始盤點自己的戰功、準備相關的文件、試著設計課程大綱、規劃自己的時間、經營自己的專業形象等等。甚至聽的過程中發現自己有哪裡還差一些,早點開始準備,屆時就會讓自己能順利啟動。

這些準備工作,其實很可能也需要花上你半年到一年的時間。你越早開始規劃,將來有一天機會來了,或是你確定要起步的時候,你越有機會能優雅、從容地達成目標。

目前,這門課正在募資階段,為了感謝大家在什麼課程內容都還沒看到的情況下就願意支持,這票價也比將來的原價便宜不少。所以,如果你覺得這個主題對你有幫助,建議你可以早一點參加。

附帶一提,這次我們還提供 30 張限量票。這個票種除了包含線上課程的永久收聽權之外,還加上了一次跟我或 Bryan 一對一的一小時線上諮詢。不過我也坦白說,如果你只是還在猶豫、還在觀望要不要轉職的朋友,這個票種你可能暫時用不上,我會建議你可以 Pass,不用多花這個錢。因為最終你是否會真的踏上這條旅程,你自己可能也不知道。

但如果你是已經在講師圈奮鬥的朋友,可是總覺得自己的講師生涯有點浮浮沉沉,你很希望能聽完課之後,跟我或 Bryan 聊一聊,一起找出你可能卡關在哪裡,那這個票種可能就會對你很有幫助。不過因為我們猜有這急迫需求的人應該不多,而且我跟 Bryan 時間也真的有限,所以這票種目前就開 30 張,你若有需求,也就請早早把握了!

最後我想提醒的是,職涯的第二曲線絕不能是一個「被迫的選擇」。我們常講,你必須讓自己將來的選擇變多,這意思是,你要在有餘裕的時候主動探索並逐步規劃。

你在前半段職涯中累積了非常多寶貴的知識、經驗與智慧,這些東西都是你最珍貴的資產。無論下一階段是要以專業接案、當顧問、或是當企業講師,我覺得都很棒。「企業講師」也只是其中一個,能讓你把這些資產轉化為新價值、開啟人生新篇章的可能性。好處在於,它是一個風險低、潛力高,而且能讓你幫助更多人的選項。

希望這次的分享,能為正在思考下一步的你,帶來一些新的啟發與方向!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
覺得這篇文章好嗎? 請分享給您的朋友
歡迎「讚」一下我們的粉絲專頁,接收最新文章!
張國洋 Joe Chang

現為識博管理顧問執行長,也在台灣百大上市櫃公司擔任管理講師與專案顧問。歷年客戶包含工研院、台積電、廣達、富智康、光寶集團、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中鼎工程、建國工程、台橡公司、大同公司、三陽工業、TVBS、特力屋集團、城邦集團、誠品集團等。 為了對抗雙魚座的感性,一直在努力強化理性思維與邏輯思考。 相信邏輯發展能解構任何事物,並讓我們找到合宜的人生策略與方向。

Joe G+ ICON Joe LInkin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