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去日本必備的好東西

月初去了一趟日本,遊記之類的文章我就不寫了。 反正我去的地方跟一般觀光客差距不大,我也不是擅長寫遊記的人,就不浪費時間寫那類文章了。 不過,因為我們版上的讀者很多是商務人士,所以有個東西是大家有機會去日本出差時,不可錯過的好物!

彼得原理之到底誰是那個不適任的傢伙?

大概六七年前,有一陣子我在閒暇之餘會去補習班教教PMP的課程。 記得有次在講月暈效應這議題時,我也順便提到了【彼得原理】。 本來只是無心的聊天,結果發現學員非常喜歡這話題,討論的非常熱烈。 所以後來每班我都會提一下,而這還真是個話題觸發器;就算明明班上同學大都聽過了,每次提及還是能激起熱烈的討論,也往往最後都會演變成一場「罵老闆大會」。 XD 喔,為了避免有人不知道【彼得原理】是甚麼,我這邊提一下定義。 所謂彼得原理 (The Peter Principle)指的是 : 在一個組織中,成員會因為其特質與能力被不斷的拔擢。 最後他/她將到達一個能力無

大腦使用手冊 – 建立你的思考模型

高中的時候「數學」這一科應該是我花費最多時間,卻得分最少的一門科目了。偏偏我年輕不懂事,在好強不認輸的個性驅使下,我硬是選擇了理工組,所以從高一高二到高三,數學是越來越複雜,而我的分數卻是越來越「簡單」。

心嚮往之,身隨之赴 (二)

前言 : 這是第二篇。 第一篇在這裡。 不過,這兩篇都很硬,大概不是人人都看得懂。 會貼是因為之前有網友問到,所以我才把這小眾文章重貼一次。 XD 這篇當年的寫作背景,在於跟幾位網友討論「交易機械化」以及「系統交易」的相關議題。 有一些交易者花很多心力在鑽研數據,並弄出各類數據理論,或是把相關統計資料電腦化,並試圖根據電腦給出的信號來做交易。 而很多新手交易員很容易就受到這議題的吸引。 畢竟,能透過電腦來「客觀的」決定買賣點,自己不就可以甚麼事情都不用做了? 甚至很多人到處找尋,希望別人給他一個指標、一個運算方式、一個公式、一種看盤法、甚至很

心嚮往之,身隨之赴 (一)

前言 這篇是我在2004於理財版寫的文章,談的是技術分析、價值觀、以及交易思考的相關議題。 那時候、我一面在學習金融市場的很多知識,同時也迷惘於太多知識同時注入下的茫然。 工程師出身的我,總覺得世界上應該有某種「真理」,只要學會那東西,事情就能各就各位、套用公式的來過活。 這也是為何進入金融市場後,給我的震撼非常大。 因為在那裏,我終於理解世界上很多事情是沒有公式、沒有SOP、也沒辦法只看著細節行事。 寫這篇文章的當時,是一面略有體悟、但也一面還在努力摸索著自我人生觀與哲理性質的東西。  我目前的很多人生哲學,也都是當年的期貨

閒聊用錢的觀點 : 要不要省這筆錢?

前天晚上我在網路上亂晃,在幾個遊戲網站讀了Tomb Raider的Review以及一些放出來的Video後,終於忍不住買了下來。 昨天玩了一晚上,覺得非常值回票價。 不過,這篇不是要跟大家談遊戲,只是想在周五的下午跟大家閒聊閒聊用錢的一些想法。 這遊戲其實我在二月底就有在注意了,當時在Amazon還有Steam都有在特價。 原價是USD$49.99(約NT$1500),但在3月5日前「預購」,可以照原價打九折。 換句話說,早買的人可以用USD$44.99(約NT$1350)的價格買到,甚至還可以提早下載。 但是等到3月5日遊戲正式上市後,價格

一通電話破解iPhone的方法 - 談思考的盲點

上週發生了一段小插曲,讓我對自己的個性和思考方式有了更深的了解。這一切都跟兩隻從德國來的iPhone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