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洋 Joe Chang - 作者系列文章
張國洋 Joe Chang
Joe G+ ICON Joe LInkin ICON

現為識博管理顧問執行長,也在台灣百大上市櫃公司擔任管理講師與專案顧問。歷年客戶包含工研院、台積電、廣達、富智康、光寶集團、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中鼎工程、建國工程、台橡公司、大同公司、三陽工業、TVBS、特力屋集團、城邦集團、誠品集團等。 為了對抗雙魚座的感性,一直在努力強化理性思維與邏輯思考。 相信邏輯發展能解構任何事物,並讓我們找到合宜的人生策略與方向。

你或許認為,白頭偕老是祝福;但對很多人而言,白頭偕老其實是一種詛咒

「在一起」也有兩種。第一種「在一起」是因為互相喜愛。兩人日子輕鬆自在,所以自然而然不想分開。至於另一種「在一起,則是因為互相憎恨。日子雖然艱苦難熬,但是放開,看著對方輕鬆逍遙卻又心有不甘。第一種「在一起」我相信大家完全可以理解,所以這邊我們就不多談。至於第二種的「在一起」雖然聽起來驚悚,但其實並非稀有。環顧四周,搞不好你也可以想出好幾對是這樣——明明彼此已不相愛,可是為了責任、為了不甘,寧願互相傷害、也不想退後重來。

 

Kobo Forma開箱介紹與使用心得

Kobo Auro H2O(六吋),Kobo Aura One,和Kobo Forma的評比。該買哪一台?或者他們的差異為何?

尤其Kobo Forma特別主打的橫握模式,這到底是甚麼?有用嗎?

歡迎來看看這篇開箱介紹~

社會化不代表你要成為野獸,也不意味要放棄自我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她盡力討好周圍的大家。對於每個要求,全都笑容可掬的承接下來,全力扮演著一個「完美女孩」。一段時間後,就再也不知道自己要甚麼了。每次碰到選擇,永遠是政治正確的選擇、永遠是大多數人做的選擇、永遠是跟隨群體的選擇、永遠是有利於別人的選擇,似乎唯有這樣,才能帶來安心感……

用這八個字,來掙脫「我是為你好」的枷鎖

我偶爾也會被一些讀者或是同學問到:「大人學為何都沒有開設父母干涉相關的課程呢?」老實說,我其實今年稍早時,曾想過要來辦一場這樣的講座,也整理了一些故事跟經歷。但後來這主題準備著就停將下來。停下來倒不是有甚麼道德顧慮或是擔心有父母來抗議,而是我細細梳理了一番後,發現父母的問題,搞不好是最單純的一種人際關係問題。

該去大公司或者小公司?該選好制度還是自由度?

我自己兩種環境都待過,所以我才會建議,選擇甚麼環境,其實取決於你自己能力適合在哪邊發光發熱。如果你有在大公司嶄露頭角的背景與強大的實力,那當然去大公司會是一條好路。可是如果你跟我一樣,來自於一個平凡的家庭,又不善於社交,在大公司很可能完全被埋沒。但無論如何,請不要幻想有任何地方能把所有規則都訂清楚,能把職位的功能都寫明白,能把升遷管道都透明化。如果有,肯定是個競爭激烈的環境,你很可能只能在長長的隊伍後,慢慢排隊,然後疑惑「為何永遠升官的都不是我」。

為何你這麼堅持做自己? 更多時候,其實沒人期待你這麼做

一個朋友在Tinder上玩了半天都沒成功配對。於是我幫他看了一眼。我跟他講說,你這照片根本不行啦,誰看了都會倒胃口。怎麼不考慮換個乾淨一些的衣服?穿個襯衫?把鬍子刮了?重新拍個三兩張照片。他想了又想說:「可是我覺得那樣很做作,如果換成刻意造型的照片,感覺就不是我自己了。」

我認為,這是過度在意別人眼光,才會在許多事情上冒出「這樣好像不是我自己」的困擾!

要怎麼做,她才會不知不覺的想念我:關係制約其實是這樣

我在《為何會拿好人卡?》的書中確實有提到「制約」這兩個字。只是沒做詳細解釋,後來才發現,原來不少男生誤解了這個含意。以至於他們會在一些根本不能制約、也跟制約無關的行為上重複執行,並希望收到成效。這篇文章,就是想來解釋一下這其中可能的誤解。因為如果你只是從名詞上理解,確實會誤用,但如果你從人的心理認知層面去理解關係,你才能真正掌握這些名詞背後的概念。理解了,就不會把這些知識當成手段。好的戀愛不可能靠手段來維持。這些名詞的背後,其實是讓你理解怎麼順勢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