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洋 Joe Chang - 作者系列文章
張國洋 Joe Chang
Joe G+ ICON Joe LInkin ICON

現為識博管理顧問執行長,也在台灣百大上市櫃公司擔任管理講師與專案顧問。歷年客戶包含工研院、台積電、廣達、富智康、光寶集團、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中鼎工程、建國工程、台橡公司、大同公司、三陽工業、TVBS、特力屋集團、城邦集團、誠品集團等。 為了對抗雙魚座的感性,一直在努力強化理性思維與邏輯思考。 相信邏輯發展能解構任何事物,並讓我們找到合宜的人生策略與方向。

誰奪走了你我的幸福感?

前幾天去體檢。

其中有一項檢查是無痛胃鏡。 我胃鏡以前是檢查過,但無痛的還是第一次嘗試,所以對於到底是怎麼個無痛法其實毫無概念。 躺在病床上時,都還在想說等等要如何對抗那胃鏡的管子。 沒想到當醫生把手臂上的麻醉針筒注射完畢後,我就失去意識了。 等我再有意識時,已經是從恢復室的床上醒過來時。 胃鏡的過程居然一點感覺也沒有。 雖然整個過程毫無痛苦,但老實說,這還真讓人有點悵然若失。

悵然若失?

組織中的「不得不為」,其實是一種向下沉淪的徵兆

我之前貼了幾篇關於組織選案、專案治理、或是成案態度的文章。 不過,我注意到FaceBook上有讀者轉貼這些文章時,他們的朋友會跳出來做這樣的回應:「XX產業哪家可以自由選案的?」或是「接案的公司怎麼可能挑選好案子做?」或是「過度壓榨本來就是老闆的心態」或是「這太理想主義了啦」等。我連續看到了好幾篇這樣的反應,有感而發想談談這些「怎麼可能」的批判。

為何會拿好人卡(二) 安全感是甚麼?

你自問自己是個眾人眼裡的好男人 - 不抽菸、不喝酒、不賭博、不上酒店、生活單純、且作息正常。 平時有穩定的工作,白天上班、晚上下班就準時回家。 收入或許不高、但也算過得去。 薪水因平時不亂花,每月大多存起來。 唯一的興趣可能是玩玩單眼、(or)買電腦設備、(or)看看漫畫、(or)打打遊戲機、(or)騎騎單車、(or)研究電腦、(or)上網、(or)逛資訊展這類。 換言之,除了偶爾花錢在嗜好上,並沒甚麼太多花費。 不講究吃,也不講究穿,衣服鞋子覺得可保暖就好,理髮或外在打扮更不覺得重要。

此外,你自覺「專情」、「認真」、及「正直」這幾個形容詞,恐怕是沒甚麼人比得上你的,唯一呢.. 只缺有女生願意給你展現的機會。

為何會拿好人卡(一) 絕對不要做的幾件事

這系列開始之前,先要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整個系列將會要談些甚麼、以及不談些甚麼。

首先,這系列主要的重點是想扭轉一下很多人思維謬誤之處。 很多人總以為追求的關鍵在於長相、身高、穿著、身價、浪漫、聽話、配合這類特質,大家也常從周圍口耳相傳或是直覺認知學會很多自以為正確、但實際上剛好減分的技巧。 這種種因素造成很多人常在追求上碰壁,或是得到「你是個好人,但我們不適合」的評語。

寫這篇並非表示我是甚麼戀愛高手,文章裡頭可能也不會教大家太多技巧性的東西。 主要僅是想分享我所知道一般女性「要」、以及「不要」的東西。 這些內容當然多少還是因人而異,但絕對跟你從偶像劇、漫畫、甚至直覺認知是不太一樣的。 不過也請注意,知道這些事,並不表示你就能從宅男變成一個大情聖。 但能了解「真正的」遊戲規則,對於贏得遊戲終究還是有幫助的。

如何做好人生決定? 每次都嘗試找到「後悔也不會後悔的選擇」

前兩週,有位網友在版上問到「到底25歲時,大家是走在怎麼樣的道路上」。 當時我回他說,「這是個大哉問。 我有空可以分享一下我自己的養成經歷」。 不過呢,後來發現這一題目要清楚寫起來是有點辛苦,短時間一下沒辦法清楚整理好。 加上覺得講我自己的經歷,好像對其他人的人生決策幫助也未必大。 所以一時有點不知道如何著手,這議題也就暫時被我擱置了兩個禮拜。

週五跟Bryan搭高鐵從高雄回來,我們在聊著過去我們年輕時代做選擇的原則時,突然覺得我可以怎麼建議這位網友了。 與其告訴她我過往的人生,還不如來細細談談我每次做抉擇的最關鍵原則 - 也就是我標題的這段話。

新系列的預告

之前寫了十篇關於女性該知道的戀愛知識。 接下來則想開始針對男生寫一個類似的系列,標題打算叫做:為何收到好人卡?

我要先說,收到好人卡跟長相以及有沒有錢沒有直接關係,大部分人都是輸在三點上:1. 市場認知與定位; 2.出牌策略;以及3. 對應市場之自我調整。

但這三點之所以會搞錯,起源都來於搞不清楚「遊戲規則」,以至於做出錯誤的後續行動。 也因此,這系列將要來好好的談談大部分男性在感情認知上幾個重大謬誤。 畢竟每個男人,除了特別有天分的人,對於感情或是對追女孩子手法的起點,大概都不脫是從書本、電視、電影、漫畫,或是同儕間口耳相傳的那一套。

正確的問問題,才能得到好答案

常常有朋友會來找我問問題,無論是網聚時、版上發問、甚至平常都會碰到。

不過我發現,很多朋友雖然心裡很困擾,但其實不太知道該如何提問。 很多時候,問題聽了半天我聽不懂。 不然就是問題的廣度太大、發散到讓人不知道如何回答。 再不然,也有些問題提的不太負責任,讓我這個被問的人不禁有股衝動想反問:「到底這是你的人生還是我的人生啊?」 :P

但我也理解,大部分人可能也不是故意的,只是單純他們就沒想這麼多(我猜,一般會習慣想很多的人,可能根本也不會碰到需要來問問題的狀況)。 所以我想,或許該幫大家整理一下「如何問問題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