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的思考

人生穩當的交友策略,不外乎就是親近「螞蟻」但遠離「蚱蜢」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交友選擇」這件事。前陣子,我在臉書上寫了一段話,我說2020年的前三個月,幾乎就是《螞蟻與蚱蜢》這則故事的翻版。《螞蟻與蚱蜢》是我小時候聽到的寓言故事,這個故事是這樣的:某年夏天,有幾隻蚱蜢到了一個地方,它們非常享受舒適的天氣,整天不是悠閒拉著小提琴,就是品嘗豐盛的食物....

品味不是裝逼,而是為生活建立小小的儀式感

我常遇到同學五花八門的提問,有些是針對目前工作,有些是針對長期職涯,也有些是對我的好奇。比如說,有好幾位同學問過我:「Bryan,看你總是西裝筆挺、穿得很有品味,這樣不會不自在嗎?你為什麼這麼愛穿西裝?」好吧!這次我們就來聊聊我對「品味」這件事的看法。

生活安穩的重點,在於「風險意識」

2020年世道實在不太平,從Covid-19疫情、澳洲森林大火,到國內外名人接連遭逢意外…種種事件難免讓人感嘆世事無常。「平穩」畢竟不是人生的常態,我們需要更高的認知能力,來因應動態的環境。也因此,我希望藉由這篇文章,跟大家聊聊所謂「風險管理」的思維。

關於「人生成功」的思考:怎樣的生活才叫成功?我們該用什麼指標來評估?

先前,我談過如何面對人生的「失敗」,後來也有些人來問我,那「成功」又該如何界定。這其實是個有趣的哲學議題。討論這件事的麻煩,在於每個人可能從小就聽過各種不同的定義:小時候父母說找個好工作、擁有穩定的人生就是成功;但長大後,有人會說,賺很多錢、名聲響亮才是成功;也可能有人會說,婚姻美滿、子孫滿堂才是成功。

為什麼我們總是對他人的看法特別在意?

「Bryan老師,我當工程師兩年了,我發現自己不太喜歡這份工作,想改做設計,最近也剛好有轉職機會,我該去嗎?如果我一個年薪很高的工程師去做設計,我怕『大家』覺得我想不開,覺得我做錯決定……。」講課這麼多年來,聽過學員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我發現很多問題表面上互不相干,但背後卡關的點卻非常相像。上面的對話裡,這個學員因為擔心「大家覺得如何如何」,所以無法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這就是常見的卡關點之一。

花大把時間工作卻覺得迷惘?職涯教練分享3個方法,教你解構職涯、釐清工作價值

近幾個月看見許多人的職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碰上遭解雇、收入下降等瓶頸,本次我想分享三個解構職涯的方法,以及在這些理論之下,你能自問的27個問題。建議正為職涯苦惱的你可以靜下心來,盤點自己過去的努力與未來可前進的方向,至於很幸運沒受到疫情波及的朋友,也可以運用這些理論,釐清目前工作的狀態與價值。

為何很多頂尖人士看來一派輕鬆,卻能創造亮眼成就?我從《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看見的3個關鍵原因

前一陣子流行過一段話:世界上最可怕的事,就是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我完全同意。看來這輩子是沒機會贏過那些既優秀、又努力的人了,所幸的是:這樣的人其實沒有你想像的多。只要我們努力,還是可能贏過不努力的人,關鍵就在於用對方法,讓我們的努力產生複利效應,而《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這本書中告訴了我們這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