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的思考

怎麼才能有效安撫找你抱怨的朋友?

之前寫過一篇叫做【為何我們很難改變周圍那些愛抱怨的朋友】。 談到如果你的朋友「常態性」的來找你倒垃圾、而且都一直陷在同樣的問題中,那你其實很難真正的改變他。

但人家一臉苦樣的找了來,你完全不理會,朋友恐怕也不會高興,更可能會把不滿責難到自己身上。 明知道對方就是卡在負面情緒的循環中,講理說情也根本無法改變他們,那是否有甚麼好方法可以不惹來惱怒,又幫對方紓解情緒呢?

長大,是一種從【慌亂】到【習慣】的過程

收到這麼一個問題:

「現在的我還只是個五專生,溝通能力,理解力差,個性內向,想講的話不知道怎麼表達,怕講錯話,說不出口,常造成報告上有很多問題。」

事實上,也常常有讀者來問類似的問題:

「覺得自己不擅長看別人臉色」

「覺得自己常搞不懂異性的想法」

「常常在面對不確定的狀況時,人就會很慌亂」

「上台就會很緊張」

關於如何成為大人這件事

前段時間在家裡看「未生」,其中有一段讓我很印象深刻。

主角的媽媽跟他說道:「想成為真正的大人,不是自己宣布『我是大人』這樣就好了。 一定要會做那些該做的事情。」

當然,書中主角媽媽講得是穿衣得體、態度得宜的部分。 但我總覺得,思想上的長大,才是我們很多人在長大過程中最缺乏之處。

台灣教育若說有什麼害人不淺的地方,我個人覺得是對於「標準答案的追求」這件事情。

從局來看:這時代的知識份子該怎麼取得新知?

在這個媒體崩壞,資訊來源越發不可靠的時代,我們到底該從甚麼途徑取得新知呢? 我思考這問題其實已經好多年了。 不敢說自己找到最終答案,但以下是我自己平時的做法。

在此也補充一下,這是我談資訊吸收的第三篇。 第一篇是探討媒體為何變成現在這樣:從局來看:媒體為何沒下限?明明人人大罵,為何不見改進? 第二篇則是探討網路新媒體有讓事情變得比較好嗎:從局來看:網路媒體是知識份子的救贖嗎?

從局來看:網路媒體是知識份子的救贖嗎?

上篇最後談到網路新媒體

到底網路媒體會不會是知識份子在取得內容上的新救贖呢? 能從中更安心的獲取有益、有趣、有助於個人成長的內容嗎? 還是會跟電視新聞一樣,被各類無趣、無聊、刻意洗腦又充滿對立的內容所包圍? 國外的狀況我不敢說,但在台灣,我對目前的模式還是抱持較為悲觀的觀點。

原因在於哪裡?

原因還是在於「商業模式終究決定了行為」。

從局來談:媒體為何沒下限? 明明人人大罵,為何不見改進?

 

中午在公司附近的小餐館吃飯。

隔壁桌的客人感覺是附近大樓的上班族,其中幾個人是邊看電視新聞邊起勁的罵著。 聽起來那桌的每個人都覺得新聞內容很糟糕,深感媒體沒救了。 但有意思的是,罵歸罵,每段新聞大家還是看得目不轉睛。 然後才邊搖頭、邊付錢的離開餐館。

建立這4個好習慣,幫助孩子避開危險與災害

八仙樂園氣爆為2015的暑假揭開了令人遺憾與震驚的序幕,在數百位正值花樣年華少男少女的身體與心理上刻下難以抹滅的印記,更有人失去了寶貴生命。網路上不意外地掀起一波波對主辦者、政府、醫療體系的檢討浪潮,但我想當下,所有父母心理最在意的恐怕是,要如何讓我的孩子遠離這樣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