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對於廣告文、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很感冒,但其實這些訊息都稱得上光明正大了,我們真正要擔心的,反倒是一些看似權威、無私,但其實默默扭曲大家認知的訊息,這才是更高級別的置入性行銷,只不過他們置入的對象不是媒體,而是你的大腦!
最近一位學生來諮詢轉職的事,我們分析完利弊得失,他也認同換跑道勢在必行!但當我開始規劃求職細節時,他卻開始焦慮起來,這就像興致勃勃要去玩高空彈跳,等真正站在橋上往下一望,卻突然兩腿發軟,「媽!我要回家!」!
在我心中,所謂幽默感並不光是純搞笑,而是一種對眼前世界的「超然觀點」。要有這樣的觀點,關鍵是「綜觀大局」以及「跳脫自我」的能力,而不是口才訓練。我直接講幾個我腦袋裡想到的「幽默典範」,免得講一堆越聽越玄乎的大道理。
覺得局的思考,最關鍵的起點是你要有能「換位思考」的能力。能越快體察別人在想什麼、越快理解別人對同一件事情的觀點、猜到別人想怎麼出牌、會怎麼採取行動,你就能理解目前的狀況,並及早做出反應。無論是戀愛、或是友情、或是工作上更複雜的狀況,體察別人的心意,都是看懂局的第一步。而下棋,似乎是最能潛移默化地在我們早期年紀就去強化這能力的方法。甚至我猜,最好的訓練時間,恐怕就剛好是五六歲前後。
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建立一套自己的思維框架,透過不斷地觀察世界,不斷地學習,讓這個框架逐步完備,才是讓我們智識增長的秘方。我很慶幸當年選擇了專案管理這條路,幫助我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思維框架。這框架用在企業管理就是「專案管理生活思維」,框架用在職場與人際關係就成了今天的「大人學」,背後的原理其實是差不多的!
有次在一家小店吃麵,電視正在播著賣藥的廣告。一開始有位穿白袍疑似醫師的人出來講解,然後是電腦3D動畫解說原理,接著就是好幾位明顯是臨時演員的病患進行誇張的「真心推薦」:有位阿婆原本要動手術換人工關節的,結果吃了這藥不但完全康復,還可以繼續跳心愛的土風舞;一位阿公長年不良於行,服用了這神奇的藥,竟然可以不用柺杖自由行動......我有點訝異,原來2017年的今天,台灣還是有為數不少的人相信這樣的「保證療效」宣傳!
第二個我覺得你該嘗試的功課,是有意識地「懷疑一切常識」。
懷疑常識跟培養邏輯思考有甚麼關係呢? 原因在於大部分會把人生走入死胡同的人,都在於自己不思考。 而不思考的起點,就是因為太容易接受別人的指示、接受了那些以為是普世價值的論點、太快地接受了外在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