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寫過一篇文章,談如何訓練自己的邏輯思考力。 在那篇文章中,我提到寫作是一個磨練自己思考圓融度的方法。
不過,我陸續發現,這建議對一些人而言可能還太進階了。 因為要有能力寫作,你得先具備自己的觀點。 而要具備自己的觀點,你得具備客觀看待事物的能力,也就是換位思考的能力。 但對部分人而言,換位思考似乎是很難做到的一件事。 這兩年我就在觀察,到底為何有人做不到換位思考? 又到底有沒有機會讓他們有練習培養基礎邏輯思考力的機會呢?
每年新春前夕,許多網站都會公布「年節十大顧人怨的親友話題」,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你有沒有男(女)朋友?」「什麼時候要結婚啊?」「何時讓你媽抱孫子?」「今年拿多少年終?」這些上班族最困擾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如何順利地化解這些比「年獸」還要恐怖的「夭壽」問題!
還記得在【大人學選擇】的新書發表會最後的Q&A階段,有聽眾提了一個問題:「Joe以及Bryan,你們今天講了幾段自己人生的經歷,而且最後都導向了不錯的結果。 但你們有沒有甚麼人生上的失敗經歷呢? 你們又怎麼處理失敗的經歷呢?」
這其實是個很有趣的問題。 我當場給了聽眾一段我的回應。 但因為時間有限講得簡短,其中的思考,我覺得非常值得整理成一段文章來分享給版上的大家,所以變成了這麼一篇。
我認真思考了一下,歸納出三種我覺得「就算有解,也不值得花工夫去解」的問題。人們的時間、注意力有限,有太多更關鍵的問題需要思考,這些問題投資報酬率太低了;而且真要講,生活中能讓我們不開心的事從來就不缺,努力找樂子都來不及了,就別為這些小事花費我們稀缺的快樂點數了。
我自己多年的觀察,很多把自己陷入困境的人,關鍵就在於從來沒有思考別人結論對自己的適用性。 只因為那是父母老師教的,或是社會上大部分人做的事情(如年紀到了就該結婚、生小孩、得買房子之類),然後就盲目的選了一條自己其實根本不喜歡、也做不到的道路,並逼著自己堅持下去。
前陣子去聽一位據說在大陸發展很好的講師的演講,整場下來重點只有一個:就是大陸年輕人有多強,台灣年輕人有多魯。前者是十足十的「狼性」;後者則是百分百的「小確幸」。當大陸學生清晨聚在一起練習英文的時候;台灣年輕人則是徹夜搭棚買限量球鞋。大陸年輕人拼了老命想出國攻讀學位;台灣年輕人則是紛紛去澳洲邊玩邊做雜工。
想要達成我們的人生目標,「因果關係」與「機會運氣」都要同時下注才是更全面的策略。尤其當「機會運氣」所需要的下注資本很低的時候。花一點小小的資源,來換個「萬中選一的好運氣」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