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男生問了這樣的問題:
Joe你好!
最近我碰到一個很想交往的女生。 我們是同事。 只是跟她怎麼樣都找不到話聊。 好不容易輾轉搜尋到她的FB。 我去加她好友。 她讓我加!沒有拒絕。 可是FB跟她也聊不起來。
我覺得自己平常還滿健談的,朋友也覺得我很好相處,可是跟她一下就沒話講了。 這有甚麼辦法嗎?
最近有個讀友來信。
35歲的她,雖不太在意年紀,但由於父母親友催促得勤,念久了,也覺得是不是該結婚,藉此堵住大家的嘴。另外,隨著年齡漸長,高齡產婦的問題浮現,生育可能也會出問題。 她甚至寫說:「很多朋友都建議她:『先結婚生小孩,再來衝刺工作也無所謂。 而且可能有小孩後,你也不會這麼想拚了。』」
上週連假的一個晚上,我在版上一篇文章下收到一則讀者留言。 內容很懇切,但其中的無奈倒是躍於字間。 雖然這則留言不是提問,文中也看出他在深思熟慮下終於願意放棄他那「持續了十五年的癡戀」。 但我不得不說,十五年還真是很長的時間啊~! 對於能苦情的堅持這麼久,我個人是覺得很了不起的!
但覺得了不起是一回事,放棄的決策我本身是認同的。 因為在他這情境中,放棄其實才是逼自己成長最好的一步棋。
原始留言:
在一次聚會中大家聊起媽媽經,其中有位媽媽推薦大家買小男生用的立式小便斗。我聽了很傻眼,心想家裡放那種東西要幹嘛?清洗多麻煩啊~沒想到所有媽媽們一致認為這是個好物,背後原因竟是:培養小男生的男性意識!
上次在個聚會跟某位讀友聊天,他跟我提到他最近想到一個好招!
我說:「喔~有甚麼好招? 快,說來聽聽~」
他就跟我說,過去他若是自己單獨去約女生,成功機率一直都不太高。 他嘗試了各種方法,只是效果都不好。 但他最近突然發現一個妙招,可以把邀約的成功率大幅提高。
聽他這樣講,我當然也被勾起了好奇心,就問他到底是甚麼妙招。
出版社編輯部在清明過節前的晚上寫信來問我,說最近網路對於「女朋友是否該幫忙洗碗」的討論很熱門,問我對此有沒有看法。
老實說,若單就「該不該」洗碗這議題本身,我還真沒什麼看法。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對於價值判斷的議題我通常沒什麼興趣選邊站。 因為這類議題沒有標準答案,別人的價值觀未必一定符合自己的狀況 -每個人的環境、狀況大不相同,只談「該不該」未免失焦了。 這也是為何網路各類討論最後通常都只是吵鬧收場。 因為一群背景不同的人硬要把各自的狀況套用在別人身上,最後肯定是會不歡而散的。
所以不打算在這篇談「該或不該」。 我比較想談「一個女生在面對這樣一個問題時,該從什麼方式思考這整個局?」 畢竟任何難題的第一步都是看懂這整個局。 至於看懂了局,要怎麼做,那則是個人主觀選擇了。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的小說其實紅了好一段時間。這類型的書其實平常我不太會去注意的。 之所以會發現,是因為我在2013以及2014分別有書上市,所以有段時間我有在觀察著博客來的中文書排行榜。 也因為這段時間的觀察,發現到這本以領帶為封面的系列小說竟然長居在排行榜很長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