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常造成思考盲點的「因果謬誤」,突破甚至聰明應用!

了解常造成思考盲點的「因果謬誤」,突破甚至聰明應用!

(Photo by Ben White on Unsplash

本篇也可以搭配我們的 Podcast 節目《大人的 Small Talk》一起聆聽,或者在多數 Podcast 平台(例如 Apple Podcast 或 Spotify)都可以找到!


人天生對於「因果關係」有莫名的執著,常會把「有前後關聯,但未必有因果關係」的事件推論為「有因果關係」。這種人性盲點,可能導致人做出錯誤判斷,或把錯誤資訊信以為真,甚至被有心人士刻意操弄和利用。

在這篇文章中,我會舉例解釋這個「因果謬誤」的狀況,更會提供幾招,協助你遠離這類思維陷阱,甚至聰明應用。

那麼首先,我們來看個例子。也請你思考一下,這個例子中是否存在著因果關係。

「老闆罵員工,員工表現就會變好;反之,老闆誇員工,員工表現就會變差。」

這個例子與知名心理學家丹尼爾.康納曼有關。他曾在課堂上鼓勵主管多肯定員工,這樣他們的表現才會進步;相反地,經常責罵員工,並不能使他們進步。

結果,台下有位軍官發言反駁康納曼的說法。他說依照自己長期帶兵的經驗,得出的結論恰巧是相反的:原本表現好的小兵一旦被肯定,表現會變差;原本表現差的小兵被罵一頓後,表現反而會變好。因此,他認為「肯定使小兵表現變差,責罵使小兵表現變好」。

你猜,康納曼這時怎麼回應?

康納曼說,這位軍官觀察到的,其實是「前後關係」,而非「因果關係」。

多數人平時的表現都介於「極好」與「極壞」之間。因為表現極好或極壞的機率很低,所以無論他這次表現是極好或極壞,下一次都很可能回歸平時的中間狀態。

所以,當小兵表現「極差」的時候,接著軍官會給頓痛罵,然後小兵表現回歸中庸,感覺上好像是因為「痛罵」讓小兵變好,但實際上就算沒有痛罵,根據機率分布來說,小兵的表現原本就會回到中庸值。所以這位軍官感受到的是「前後關連」,但並無法證明「責罵」與「表現改善」存在「因果關係」。

至於康納曼主張的「主管稱讚會讓員工變好」則是基於他多年的科學實證,本文暫不贅述。但我想強調的是,這位軍官的「因果謬誤」常見於日常生活之中,是你我要特別警惕的!

察覺思考盲點後,我們能做什麼?

知道人在思考過程中常有這樣的盲點後,我們與其感嘆或嘲笑人類的愚笨,不如提醒自己不要陷入因果謬誤,甚至將計就計、創造出自己想要的結果。該怎麼做呢?以下我提供兩個方法:

1. 讓自己更聰明,避免被「割韭菜」

生活中充斥著各種資訊,有些看似有道理,但若未先了解前後脈絡就貿然相信,有可能落入有心人士的圈套或操弄。

比方說,之前美國有新聞報導:「佛羅里達是全美死亡率最高的州,不適合人居。」純就死亡人口佔全州比重來看的確是事實,但「不適合人居」這個推斷,則是嚴重誤導。事實正好相反!正因為佛羅里達州整體生活環境良好、天氣宜人,物價合理,所以許多美國人退休後都搬到當地養老。而老人多,死亡率自然就高。

所以,如果你在過濾資訊時,能有意識地檢視與避免因果謬誤,就有機會做出更好的判斷,免於被他人誤導、利用和操弄,更不會被當成韭菜來割!

2. 與其逆轉人性,不如將計就計:用「時間順序」創造因果關係的假象

多年前,我被派到紐約市環保署當專案管理顧問,負責在上千人的署裡導入一套專案管理系統。

進入環保署工作後,我發現多數員工並不喜歡我們這些顧問。因為我們的改革方向會打亂他們既定的做事方法和步調,甚至增加工作量,他們也因此常常扯我們後腿或消極不配合。

經驗告訴我,如果按照原定計畫,我們的改革要一、兩年後才見效,到時客戶很可能也忘了這是顧問的功勞。為了讓客戶認可我們的專業,進而在專案初期就大力支持與配合我們,我決定用最短的時間讓大家看到顧問的影響力!

那該怎麼做呢?

因為了解人容易把前後發生的事件推論為有因果關係,所以我決定不多費唇舌去闡述顧問的價值,而是將計就計:人為創造一個「前後關連」!

我觀察了一下,發現署裡並沒有完整的專案總表,這導致每當長官想了解專案進度時,員工得花上四、五天來彙整資訊,才能向上報告。而且整個署有上百個專案,每個專案用的方法和數據都不同,整體來說十分混亂。

原本每個專案都有成百上千的任務要追蹤,製作報告費時費力,這也正是過往沒人製作完整報表的原因。於是我大幅簡化了複雜度,要求 PM 們只要挑出專案的十個關鍵里程碑,並將他們的日期添加到表單中就好。最後我製作這些雖不精準但足夠展現全貌的報告,提交給環保署的客戶。

署內的高階主管看到這份總表後非常高興,因為他們從沒看過所有的專案進度在眼前一字排開,還能從中迅速掌握各個專案進度。

事實上,這份報表只花了我們兩周左右的時間,雖然不是「完美的成果」,但卻能馬上換來客戶大大的信任,都覺得「這是顧問帶來的影響」,也讓員工後續的配合度大增!

相反地,如果我們就只是按照原計畫逐步進行,可能要一兩年後才會看到成果,就算是顧問的功勞,很多人也會無感,甚至覺得這些成果原本就會發生,跟顧問無關,那我們可就辛苦了!

善用這個人性盲點,我讓客戶把「顧問進駐」和「透過顧問產出的報表看見上百個專案全貌」這兩個前後事件連結為因果關係。雖然後者不是真正的「果」:「透過顧問導入的電腦系統和方法流程,讓專案進度簡明有序」,但也因此促進這項大工程的推動,收穫最終的成功,頗有「亂假成真」的味道!

看完我的分享,也鼓勵你花點時間來思考看看,自己在生活或職場中能如何遠離或善用「因果謬誤」喔!

 

內容口述 / 姚詩豪 ;整理 / 胡乃云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