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爾頓的不明慾望

希爾頓的不明慾望

週末在家翻到一本不知哪裡來的舊書,好像是「小故事大道理」之類的。裡面有很多名人的小故事,其中看到旅館大王希爾頓的發跡過程,讓我印象深刻,就來給他轉述一下。

如果你在Google打Hilton,出來的全是派瑞絲.希爾頓(Paris Hilton)這位話題女王的消息(和火辣照片),而且有不少是我們很喜歡的那種負面新聞。不過這位脫軌名媛會這麼受到關注,絕大部分的原因,要歸諸於她的曾祖父,號稱旅館之王的康瑞德.希爾頓(Conrad Hilton)。

==== 以下內容與Paris Hilton完全無關,被照片騙進來的讀友請自行離去 ====

康瑞德.希爾頓出生在一個挪威移民的家庭,他共有七個兄弟姊妹,他們應該算是當時中間偏窮的階級,但靠著大家的努力,老希爾頓買下了一座小礦坑,家境逐漸好轉,希爾頓後來也進了大學,念的是礦冶系。他是個非常想要做出一番事業的年輕人,原先他的理想是當個銀行家,籌資了5000美元,開了間小銀行。不過當時的美國,像花旗、JP摩根等幾間大型銀行的規模已經逐漸成形,小銀行很難有生存的空間。很快的,當銀行家的美夢敵不過現實的殘酷,希爾頓只好把東西收收家裡蹲去了。

當然故事不會就這麼結束,希爾頓雖然遭受打擊但仍然熱血沸騰。他開始到處尋找好的商機。當時德州發現石油,各路人馬蜂擁而至,跟加州的淘金熱的盛況相比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希爾頓當然也衝過去湊熱鬧。到了那邊,東晃西晃,才搞清楚,石油開採這行當不是什麼人都能玩得起的,這可是個鉅富們的遊戲。這時的希爾頓再度遭受打擊,只好找間便宜旅店暫住幾天,再想想辦法。結果他到了一間叫做瑪布雷(Mobley)的旅店,老闆直接送他「客滿」兩個字。原來,自從發現石油後,小鎮急速聚集了大量的人潮,旅館根本供不應求,一個房間一天分三次賣,每次8小時,如果要住滿一天,價格Double。希爾頓眼睛一亮,他夢寐以求的商機來了,他馬上打電話給家人,籌了一筆款項,據說以4萬美元的價格,把整間旅店買下來,旅館主人相當高興,因為他覺得經營旅館實在是太辛苦了!

希爾頓買下旅館之後,很認真地經營,建立了很多連鎖旅館業仍沿用至今的經營典範。好比旅館建築要配合地方特色而呈現多樣性,但服務人員的流程卻應盡量標準化。在他的手上,希爾頓成為美國第一個橫跨東西岸的旅館連鎖,直到今天,這個姓氏仍然是最富知名度的旅館品牌。

這類名人發跡的故事老實說我們看多了,但我會特別對這段歷史有感覺,主要是希爾頓這人從挖礦開始,一下開銀行,一下想採石油,最後卻誤打誤撞在不相干的旅館業闖出一番天地。這樣的歷程和一些「從小就立定志向」的名人相比,他的波折讓我有種「親切感」。我想包括我自己在內,很少人能在年少時代就清楚立定志向,最多最多,有個模模糊糊的概念就了不起了。這個希爾頓正是如此,他實際上想做什麼恐怕自己也說不清楚,只是想要建立一家以Hilton為名的企業「而已」。

這幾天剛好也跟朋友聊到,我自己的志向隨著年齡的增長,一直不斷地變換,而且定義越來越不明確。小時候想當飛行員,後來想當動物學家,另外還有當作家、建築師、爵士薩克斯風手等過渡版本。但到了現在,我只能說「吸收知識和分享知識」是我樂此不疲的事。這是一種妥協嗎?或許。當我發現自己開始近視,飛行員;怕蚊子咬,動物學家;沒立體感,建築師……雖然現在,總是還想創造點什麼,總是還有點向上的熱情,但那個目標,卻越來越難用104的職業分類表來定義。我猜當年的希爾頓也有類似的感覺,也遇到相同的困境,但他異於常人的是,對於「建立一個以自己為名企業」的渴望從未熄滅,最後,總算給他闖出一條新路。所謂的「連鎖旅館業」在當時的美國,甚至根本不存在。

同事的小孩上週剛考完大學指考,我們聊到了選校選系的問題,大家都有一致的看法:選校比選系重要,而且盡量選綜合性的大學,多接觸不同的領域。原因很簡單,目前大學裡各科系的分類方法,完全依循傳統學術的觀點,學生一旦出了校園,來到真實世界,很少的難題會自動附上「這是電機問題」、「本問題屬會計範圍」的標籤,真正能清楚界定學科的問題,通常也不會是「難題」了!我爸是高中老師,有時候會有學生來家裡玩,聽他們說到:「我將來要念電子工程系,我的目標是交大電子」;「我將來要讀外交,我第一志願是政大外交系」。我佩服他們年紀輕輕就志向明確,有成為偉人的潛力。但我也有點擔心,在對自己、對環境都了解有限的十七八歲,訂出這麼不可轉圜的目標,到底是好還是不好?

我很欣賞美國大學不以系所給學生「貼標籤」,而讓學生自由選擇主修,甚至允許多方研習這樣的設計。至於和專業職能直接相關的領域,如醫學、法律、與商學,則都是研究所的課程。

總結1:如果你心中有個非常具體目標,或許你該問問自己,這個目標會不會過度狹隘,以致於限制了未來的可能性?以前有個當兵的朋友告訴我,他退伍後想從事「微型機械人」的開發工作,超酷的對吧?後來他如願考上了相關的研究所,也跟了少數研究該領域的教授,隨著畢業越來越近,他卻發現這在國內是個相當冷門而且前景不明的領域,但若出國發展卻又牽扯到更多的個人問題……他真需要一個微型機器人解開他打結的頭腦!

結論2:如果你對未來很迷惘,不太清楚自己到底要做什麼,或許不用太過焦慮,也許「訂出明確的目標」根本就不是個值得回答的問題,比較重要的反倒是,你的心底深處,有沒有一團像棉花糖一樣,難以描述確實形狀,卻讓人甜蜜的夢想?希爾頓的「棉花糖」是經營一個屬於自己的事業,至於那事業是什麼,當上帝戲耍你一陣覺得滿意了,而你又還沒放棄,祂自然會告訴你。

以前聽過一句話,覺得很瞎很搞笑,但現在卻覺得充滿哲理:

讓箭命中靶心的兩種方法:第一是瞄準靶心苦練10年,第二種是先射一箭,看落到哪裡,再來畫靶。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