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洋 Joe Chang - 作者系列文章
張國洋 Joe Chang
Joe G+ ICON Joe LInkin ICON

現為識博管理顧問執行長,也在台灣百大上市櫃公司擔任管理講師與專案顧問。歷年客戶包含工研院、台積電、廣達、富智康、光寶集團、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中鼎工程、建國工程、台橡公司、大同公司、三陽工業、TVBS、特力屋集團、城邦集團、誠品集團等。 為了對抗雙魚座的感性,一直在努力強化理性思維與邏輯思考。 相信邏輯發展能解構任何事物,並讓我們找到合宜的人生策略與方向。

年度職涯健檢 關於履歷表更新

前幾日Bryan在「衝出「離職 – 求職 – 抱怨 – 離職」的漩渦」一文中,有提到每年應該檢視自己工作是否符合當初期待的價值。 後續大家也有在留言時聊到履歷更新的議題。

我也想延續討論分享一下我對於履歷更新的看法,主要是希望能避免大家在這事情上錯誤的解讀。 我最擔心的解讀,在於怕有人會誤以為定期更新履歷是為了騎驢找馬,提升曝光率並換到更新的工作。

我得在此先說:會建議大家做每年的履歷更新並非只為了這樣膚淺的目的。 我也真心的建議大家不要讓自己把工作當成被逼迫的行為。 工作應該是生涯中的樂趣之一,它讓你自我發展、思考、行動、創造、產生價值,並在社會中佔有自己的位置。 履歷則是你人生的紀錄,讓你可以對自己交代有確實往目標前進著;而非僅是讓你從一個位置跳到另一個位置的手段。

更重要的是,在人力銀行定時做履歷更新,其實並不會讓潛在雇用者能更容易發現你。 我們先來談談這部分吧。

(轉貼)兩篇跟職場相關的文章

不管你是主管還是員工,都該好好的看這一篇文章

作者: 宜蘭縣政府教育處 方德信督學

雖然喝紅了臉,你的沮喪、不平與不安,全寫在臉上了。在公司上了這麼多年班,突然一早上進公司,總務就發個紙箱給你,還站在一旁盯著你收拾東西,連電腦也不許開,收拾好了就走人。事情過了個把月,你還是氣憤難消。

交易的荒野沒有盡頭

這篇跟專案管裡完全無關,是我2004年回覆某個朋友信件的轉錄。

之所以會想貼這篇,是因為昨天晚上正好轉到某個財經台。 主持人跟其他幾個投顧老師聊到:「你們覺得本周會上8000點嗎?」 其中一個老師興奮的馬上回應說:「這要看控盤的黑手要不要讓它過。」

當然,會不會過8000點甚麼的我是不知道、也不是這裡要討論的範圍,只是這甚麼「控盤黑手云云」的實在讓人啼笑皆非,也深切的顯露大部分人對於這遊戲還是無知的可以。 要不是被恐懼操弄著、要不是被自大影響著。 但我一直覺得,無論交易也好或是任何涉及大眾人心思維的遊戲,重點其實都在於自己的心理控制,無法了解這一點,就算猜對一兩次走勢,最後也會因為心態上的不正確而毀於一但。

此外,針對投資或是投機這遊戲,我由衷的建議大家不要跟著這類投顧老師走,也少去看甚麼網路上的大師解盤。 為何呢? 這篇文章就是在討論這議題…

專業是耕耘出來的產物,而不是別人賦予的頭銜

這篇或許算是「人生是一場持續的交易 - 如何正確地交換,決定你我的成就」那篇的延續。

上週末在家又看了一次蝙蝠俠-黑暗騎士。 看到幕後花絮時,倒是有些感觸。

幕後花絮其中幾段談的都是劇組人員如何「化不可能為可能」。 其中一段說到,電影中幾乎的飛車追逐場景都是在芝加哥的市區拍攝。 可是市區不可能讓你把校車撞入大樓、不可能讓你用蝙蝠車把聯結車頂上高架橋爆破、更不可能讓你把蝙蝠車撞破橋墩並爆炸。

人生是一場持續的交易 - 如何正確地交換,決定你我的成就

看到Bryan在「1杯拿鐵換10年投資心得」一文中提到要「名」還是要「利」,先想清楚,只能選一條!的論述,讓我忍不住又想狗尾續貂一下。

我自己其實一直也有類似的認知。 覺得每個人,尤其在25-30歲之間,其實都應該要抽個時間好好想想自己「到底要甚麼」。 好吧,就算「自己甚麼」是個很難想的議題,起碼也要先搞清楚自己「到底不要甚麼」。

從拉麵店談經營的基本知識

上週談了有脾氣的拉麵店。

本周想延續這話題來討論另一個看似無關的問題,也就是「經營的關鍵到底是甚麼?」如果不是脾氣、理想、或理念的話,那到底該是甚麼東西呢? 讀著這篇文章的你,搞不好心裡也想過哪天要開間公司或弄個小店甚麼的。 但要做這樣的事情,最關鍵的條件到底是甚麼呢?

說起來,想「做出世上沒有的商品」是很多人心中認為的關鍵。早期我跟同學朋友都這麼堅信著,以為那就是唯一的致勝點。當時我們曾想過幫人做網頁、開發軟體、進口商品、開行動咖啡廳等,還一度從馬來西亞進過羽毛球拍上網去賣,但不過都沒有甚麼突破。還有幾位同學十五年前就想創業,卻因為找不到自認夠關鍵的好東西,所以講了這麼多年都沒行動。

事業經營,追求極致一定是好的嗎?

日本節目很喜歡做特色料理店的介紹。

尤其他們對於有怪癖、有堅持的店主特別青睞。 有一次看到在介紹那種非常有個性的拉麵店老闆,他會為了湯頭煮不好而不開店。 畫面上看著在寒風刺骨下著雪的傍晚店門口排買了人。一個像上班族的年輕男人對著攝影機說:「東西滿好吃的,我之前跟我老闆來這出差時吃過一次;今天也是跟我女朋友從隔壁的城市過來的,可是不知道會不會開門呢?」 旁邊的女朋友接口說:「是啊、是啊,今天好冷呢!要是不開店的話、可就傷腦筋了啊!」

主持人訪問他們時每個人都不知道今天到底會不會開店。 結果呢,大家排隊了老半天,最後剃個光頭一臉兇相的老闆出來對著客人大吼:「回去吧、今天湯頭不行,請改天再來。」然後外面的人滿臉失望、三三兩兩離開。 從採訪的畫面來看,這樣的情形似乎常常發生,一連好幾天不開張都是常見的事情。 主持人說:「真是了不起的店主啊! 對於作品的堅持與固執真讓人動容!」

固執的讓人動容嗎? 或許是。 但這堅持到底是否有意義呢? 我倒不完全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