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洋 Joe Chang - 作者系列文章
張國洋 Joe Chang
Joe G+ ICON Joe LInkin ICON

現為識博管理顧問執行長,也在台灣百大上市櫃公司擔任管理講師與專案顧問。歷年客戶包含工研院、台積電、廣達、富智康、光寶集團、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中鼎工程、建國工程、台橡公司、大同公司、三陽工業、TVBS、特力屋集團、城邦集團、誠品集團等。 為了對抗雙魚座的感性,一直在努力強化理性思維與邏輯思考。 相信邏輯發展能解構任何事物,並讓我們找到合宜的人生策略與方向。

時間管理 - 懂與不懂之間是人生巨大的鴻溝

Bryan前兩天在 有錢有閒靠投資 這篇文章中,提到時間若管理良好可以有更多時間的概念。 我得說,那還真是千真萬確的。 像我雖然有一些旁人看似奇怪的個人管理方法。 但這些事情有效而且對我的人生一直以來都有著很正面的價值。

像我剛剛就在試著列了一下九月到十月底,這兩個月之間我做了哪些事情。

我算了算發現這段時間以來,我還真做了不少事情。 撇開日常必須的常規工作以外,我規劃了D3D5(進階排程)的Case設計。 設計了那個入門的D0課程。 而更特別的部分,在於這段時間我還忙著準備結婚。 做了婚宴的規劃、拍了婚紗、選了戒指、製作MV、規劃場控與Rundown、選酒、及其他相關的安排與佈置。

而動畫案這邊,我則談定了兩份發包合約,把部分動畫片的工作發給承包商。 還跟一位美國的Producer在討論明年新案子的規格、架構、時程、人力需求、還有預算規劃。 此外,也制定好了我2011年度所負責兩個部門的人力及設備的預算書。

上面這些是工作方面的進展。

工作以外,我這段時間在部落格上共貼出了約9篇文章,平均一周寫1篇文章。 還參加了兩場演講,所以有準備演講的內容與投影片。 喔,對了。 我其實還有在監督兩個軟體工具的系統開發,一個是3D動畫製作階段所需要的管理工具,另一個則是接下來D6-D8課程中要用做多人連線的遊戲平台。

 

所以..真的是我太不同了嗎?

最近一個問題困擾著我,讓我開始思考自己是否真的有點不太一樣。

起源是最近我在安排婚禮的相關事宜。 週圍的朋友、同事、或認識的人很自然在碰面時,就會問到說:「Joe,那你婚紗照可以看了嗎?」、或是「Joe那你婚戒買怎麼樣的」。

我都一臉茫然的回應說:『還沒啊... 都還沒好呢。」

很多人會訝異的接口說:「可是,你不是下下個月就要請客了,怎麼會還沒好呢?」

我心想,下下個月不是還很早嗎? 有人這麼早就先都買好的嗎? 這類較大金額的採購,不都是以As Late As Possible的方式來排程的嗎?

我提出這疑問後,一部分的朋友會能理解並點頭;但始終會有一部份的朋友完全不能理解。 會張大嘴巴的回問說:「Joe…你想法好特別喔… 我當時結婚時,可是早在大半年就先拍好照的喔。」

 

微小說 : 箱子

這是無聊時創作的故事,並沒有甚麼寓意。 請當純粹的消遣來看就好 :D

[開場]

我沒想到這東西居然又一次的出現了。

我顫抖的摸著它那再熟悉不過的花紋。

我真的一直以為,它在57年前,已經被我遺留在老家的地下室了。

我.. 我真以為,這東西已經不在了。

但,怎麼會又出現在這裡呢?

我邊拍著盒子上的灰塵,邊從地下室往樓上走。 開門的暖氣讓我有一瞬間感覺似乎要窒息了,腦子也還是有點混沌的轉不過來。

唉,或許真是因為年紀大了,很多事情沒有以前記得這麼牢靠。

這不是埋在舊家地下室的角落了嗎?

我真有點混亂了,還是那次逃走時,自己還是不知不覺的把它打包了放在箱子裡一起帶走了呢…

PM 職缺百百種,小心這 5 種心酸的 PM 工作!

雖然來這裡的朋友大概都很清楚我們對於PM這職位的定義。 但不諱言,在目前整個台灣的產業環境中,並非大家都有相同的認知。 事實上,PM這職位現在是氾濫的一塌糊塗,你打開104的求職需求,會有各種行業都在找Project Manager;只是呢,工作內容的定義卻通常是天差地遠。

這篇雖然有點搞笑,但或許也某種程度的反應真實..

不過,我也得在開頭處強調,這些工作其實也會出現在「真正PM」的工作內容中。 唯一的差異在於,真正PM還需要負責很多其它的工作內容、如管理時程、成本、與進度等,所以下面列的五項內容不會是唯一功用。 但如果你發現,你的職位雖然是PM,但唯一的目的似乎只是下面其中一項時,你或許該稍微警覺一下… :D

人多的地方不要去(特別寫給還在學的讀者看)

前兩日轉貼了一篇:你希望你的孩子將來賺多少錢?

有收到一些迴響,不過大家似乎沒抓到我分享所真正想要大家看的部分。

大多是覺得「讀書很好啊! 為何要叫大家別讀書?」 不然就是,「哎呀,那種都是生意人啦。 小人物還是只能念書啦。」

我覺得有點可惜,所以決定另外寫一篇狗尾續貂一下。

但也如同我所有講「人生概念」的文章一樣,開頭這裡我要強調一件事情。 我在文章裡頭分享的是「我個人認知」所推導出的想法與結論。 但請不要只囫圇吞棗的吸收「結論」。 結論其實不重要,因為我的結論只是「我的」價值觀與思維推導的產物。 大家更需要的,是了解推導的思維,並培養「自我思考的邏輯」,並以這方法建立出「你的結論」。

請記得,當你做某個決定時,那必須是因為你深思熟慮過覺得那是你要的,所以你去做;而非因為某某人說很好,所以你去做。 如果是後者,你永遠都會是各類系統的最後一隻老鼠,也永遠會覺得世界真是不公平。

(轉貼)你希望你的孩子將來賺多少錢?

我是不確定前段提到中低收入戶的標準出自於哪裡。 但那段可以姑且擺在一邊,後半段的內容我覺得很認同,所以轉貼於此,分享給大家。

 

----
(作者:陳安儀)

前兩天收到一封人家轉寄的網路新聞,大致是說,目前台北市月收入五萬元以下的民眾,已淪落至「中低收入」了。

聽到這個消息我大吃一驚!更吃驚的是,妹妹補充說明,這個數字是以「個人」為單位計算,也就是以「總收入」除以「人口數」。

如果是以「家庭」計算的話,年收入低於140萬(雙薪家庭兩人都要有月薪六萬元以上)的,在台北市都屬於「後一半」的中低收入家庭。

沒有甚麼是不用付出代價的(上)

周末跟個朋友吃飯,席間他提出了一個生涯問題跟我商談。

他談到最近有一個升遷的機會,可是他卻很猶豫,甚至考慮是否應該把它推掉。

我不太懂有升遷機會為何要推掉,所以就問起來:『推掉? 為何要推掉? 你不是期待升遷好一段時間了? 現在機會真的出現了,你反而說要推掉?』

他面露猶豫的回答:「是,我是期待升職很久了。 可是,我實在覺得這不是一個好缺。」

我有點聽不懂,反問他說:『怎麼說不是好缺? 是明升暗貶嗎? 你是得罪了誰?』

他沒好氣的回答說:「我可還沒這麼偉大啦。 人家要是看我不爽,直接叫我走路了,才不會這麼大費周章。」

『那還有甚麼原因會不是好缺呢? 我覺得升職都是好事啊? 你別想太多吧?』,我疑問到。

他看我一眼,眼神的意思大概是你怎麼總是把很難的問題簡單化啊。 然後開口道:「你也知道我公司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