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觀

【大人學書摘】為何多數台灣學生那麼怕「沒考好」?讀MIT時,教授一句「真開心你沒拿到A」點醒我的事

許多師長和父母常灌輸孩子一個觀念:考試一定考第一啊,否則就是輸在起跑點,未來無望了。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下,孩子肩上不自覺就背負著「考高分」的重擔。這在許多模範生身上尤其常發生,對他們來說:沒有考到滿分或第一名,人生就彷彿完全失敗了。這也就是為什麼,近年來名校屢傳學生輕生的憾事。

【畢業季】Joe 與 Bryan 給職場新鮮人的 10 項職涯規劃建議

鳳凰花開,驪歌初響,每年六月,總會有一批大專院校學生離開校園、踏入社會。然而,初入社會難免有些人會對職涯與生涯規劃感到迷茫,因此在今年畢業生準備投入職場之際,大人學編輯群彙整了 Joe 和 Bryan的幾篇經典文章,以「自傳撰寫建議」、「選擇工作的考量」、「第一份工作的出頭捷徑」、「學校沒教但很重要的理財技能」,以及「長期的職涯課題」五個面向為大分類,給職場新鮮人 10 項該盡早理解的提醒。

關於面對「人生失敗」的思考

但人生不是賭馬。因為,不管是職涯、是戀愛、是創業。沒有人能夠預先判斷將來的走勢。而且當你誤以為自己能判斷時,你就又會輕忽了行進過程的各種風險。很容易就會一點小失誤,造成連環的敗局。而且當這等開牌的習慣養成後,你就會輕忽了過程能做的部分。

你是巨嬰還是成熟大人?談被動型人格與主動型人格的差異

最近看了幾篇文章,赫然發現「被動型人格」還真的是有點可怕的東西!被動型人格者,在潛意識裡,不相信自己能夠主導自己的行為,傾向把自己所有行為的原因「外部化」,他們心中標準的OS就是:「我今天會這樣,都是OOO所造成的)。這可以造出很多句子,而且常見於日常生活中。

向左還是向右?面臨人生兩難時,我有一個好的決斷公式!

下課時間,也常有學員來跟我聊聊職涯或人生規劃的問題(頻率甚至比專案管理問題還高),有時候甚至連兩性疑難都來問我。今天要提的,是一位年輕女生的焦慮:她告訴我,她的夢想是去國外讀MBA,但由於才剛結婚一年,這個夢想一直不敢說出來:「老師,你覺得我該怎麼辦好?到底我該去還是不該去?」 「我該去念研究所?」、「我該出國留學嗎?」、「我該交男朋友嗎?」、「我該換份工作嗎?」、「我該要求加薪嗎?」、「我該生孩子嗎?」、「我該買房子嗎?」以上問句包含那位同學一開始的提問,都呈現了一個共同點,你發現了嗎?

金庸、我、成長、以及其中的人生策略

很多人可能沒注意到,在其武俠世界中,每一種武術,都代表著一種不一樣的人生哲學。有至剛純陽、直球對決的降龍十八掌;有劍走輕靈、飄逸的華山劍法;有善於防禦的恆山劍法;有吸取別人經驗、以為己用的北冥神功;有花時間累積內功的九陽真經;也有強調不變應萬變的太極劍法;有相互應援、分進合擊的玉女劍法;更有一群人,加乘變成組織的全真陣型。你看,這些武術概念,完全可以套用在各種商業活動上。 個人也是一樣的。

35 歲不結婚,如何在親朋好友的眼中活得自在一點?

很多人會覺得,結婚有最佳的時間點。但我覺得結婚的關鍵不是時間,而是有沒有碰到對的人。換言之,三十歲也好、四十歲也好,沒結婚不表示你錯過了什麼、不表示你過期了、也不表示你就該停止戀愛。「認識另一半」本來就是一個不管你到幾歲,都值得繼續嘗試的事情。畢竟我們人之所以為人,就是會希望能找到另一個能跟我們靈魂有所共鳴的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