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怎樣的 LinkedIn 文章能提升個人專業形象?從熱門文章學 3 個寫作要領

近期我和大人學一起開設了【LinkedIn 經營全攻略】線上課程,其中的一大重點,是教大家如何在 LinkedIn 上寫出引人注目的英文文章,在強化自己專業形象的同時,也累積信任資產。在眾多 LinkedIn 熱門文章中,我覺得名人創業家 Gary Vaynerchuk 的 How ChatGPT is Changing the Game in 2023 一文可謂教科書般的存在,囊括了許多我在課程中強調的重點,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來分析。

【給冒牌者】開會總不敢發表意見?把握 3 個萬用句,輕鬆加入討論、展現積極

因為覺得自己不夠格、怕被拆穿,冒牌者的一大特徵就是不太敢問問題、傾向同意甚至討好別人。「你說得對,那就這樣吧」、「大家 OK 我就 OK」是會議或討論時經常會出現的冒牌者句型。但這樣不管什麼事情都同意的人,長期來講容易會被視為沒有貢獻、缺乏價值。就算執行力再強,在討論時沒有存在感,也容易被當作有手沒有腦的「執行組」或「工具人」。有幾個方法,可以幫助你展現積極度。

到新公司沒人教也沒人帶,我該怎麼思考與判斷?

在本次文章中,我要回覆一封來自聽眾 Susan 的提問信。我們先看看她來信的內容:我到這間新公司已經一年多的時間,公司完全沒有任何教育訓練,從我入職以來,每件事情都是從犯錯中學習,或是忽然被指責,我才知道這件事情要做。我知道大家都有各自的事情要忙,所以沒有人可以手把手教我,但難道,到一家新公司真的要學會通靈嗎?還是其實每個人都跟我一樣,在不知道跟犯錯中走過一次呢?

一場陶藝實驗告訴你:失敗經驗對於自我提升真的重要嗎?

大衛.貝爾斯(David Bayles)和泰德.歐蘭德(Ted Orland)在著作《開創創作自信之旅》(Art & Fear)中提到一位老師陶藝老師做的實驗:他把學生分成兩組,告訴其中一組,他會用作品的「數量」來評分,不管做得好不好,反正做越多就越高分;另外一組則是用作品的「品質」來評分,不用做多,但作品越完美,分數越高。可想而知第一組就是瘋狂地做,第二組則是精雕細琢想要做出最完美的作品。一段時間過後,你猜哪一組的作品品質比較好?

「談戀愛是跳舞,不是比武。」計較輸贏,當心陷入更深的有毒關係

這些年來,大人學陸續開設越來越多主題的課程,包括職場、戀愛以及父母關係等。甚至光是在戀愛這個主題之下,我們還針對不同的相處階段,設計了不同的課程。這些戀愛系列課程其實都非常熱門,於是我常常就會碰到有人來問:「Joe,那萬一我上了這堂課,別人也上了,而且上完還把其中的知識用在跟我的互動當中,那我會不會就輸了?」

「冒牌者」當心!負面情緒侵襲你的 7 種類型與破解方式

對處於冒牌者經驗中的人,負面想法幾乎像是耳朵會自動聽到聲音一樣,自然而然地進入意識之中。賴希(Leahy)等人在著作《憂鬱焦慮失調治療方法》中指出,負面想法通常會用幾種類型出現:讀心術:你會覺得自己可以知道別人的想法,像「大家現在都覺得我是白痴了」。標籤化:幫自己貼負面標籤,像「對,我就是笨」。

如何快速整理腦中想法?向牛津大學「茶會出擊」學 IREP 法則

想將自己的「思考」(想法)清楚易懂地向對方表達,首先要從「整理」自己腦中的思考開始。大多數時候,「思考」不只是停留在自己腦中的東西,而會有一個向誰表達的目的。這裡說的目的,有時是想將自己的想法傳遞給某人,有時是希望對方更理解自己,有時是想獲得對方的不同見解,有時是希望對方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動……有各種各樣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