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時好時壞,不一定是失智症的特徵 - 心理師教你看失智症症狀的底層邏輯

最近在進行失智症評估時,有好幾位家屬都說,為什麼病人在這邊表現得那麼好,在家裡真的是失智症的病人一樣。剛入行的時候,我對於失智症的病程、疾病的本質不清楚,往往也會覺得,失智症就是這樣,時好時壞,也歸納不出來到底什麼時候會好,什麼時候不好!幾年之後,我慢慢發現自己逐漸可以預測病人的好壞發生的時間點。

明明英文不差,為何參加英文面試卻屢屢敗北?務必小心這 3 個「隱藏版」問題!

最近有位準備踏入加拿大職場的應屆畢業生 H,來找我訓練英文面試。H 的英文底子不錯,卻犯了幾個台灣同學常見的致命錯誤,分析如下和大家分享:太執著於「完美用詞」或「標準答案」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H 常常會因為用字不夠精準,就自我糾正再說一次,例如:I am in charge of improving… oh sorry… I am in charge of optimizing the whole process.

穿搭講師 Jackie 專訪|如何打造女生「能看懂」、「想認識」的穿搭?男生該釐清的 5 個迷思及努力方向

講到穿搭,你有沒有什麼困擾?有些男生或許覺得沒有,穿什麼都無所謂;有人可能覺得有,心裡有穿衣典範,渴望像他一樣「懂穿」;常常還有不同的答案,例如更目標導向,覺得重點不是自己想穿什麼,而是穿得「讓女生想認識我」,或看起來更有專業感......。

大人學新書《大人學做事做人》想告訴你的事!在職場上,「做事」才是「做人」的底氣嗎?

我們在 2024 年 11 月推出了新書《大人學做事做人》,這是一本探討職場的書,要談的就是做事做人這四個字。主要原因是,這些年來,我們時常被問:到底在職場上,做人重要還是做事重要?

AI 無法取代你的英文簡報力!3 個重點讓英文簡報表達更流利

在這個大 AI 時代,我們還需要勤練英文嗎?根據我在國際商務場合的第一線經驗,答案是肯定的。比較抽象地來說,AI 越強大,任何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能產生價值的事物(我喜歡稱之為 human capital),就越為國際職場所重視。

失智症照顧|爸爸走路常跌倒,乖乖在家比較好?「我是為你好」往往是錯把限制當保護

張伯伯第一回來到診間時,我明顯感覺到他的抗拒,什麼話都不想說,表情很疏離,一看就知道是在家屬的勉強下被帶來看醫師的。既然患者本身採取不合作態度,我直接轉頭問張先生的兒子小張先生:「為什麼送爸爸來看診?」他用天要塌下來了的語氣說:「我爸這幾個月脾氣超差,每天都氣噗噗的。」

爸媽健忘,是失智了嗎?臨床心理師:除了看他「做不到什麼」,「做得到什麼」也很重要

最近我在整理工作資料時,想到了一件事。很多照顧者看到家中長輩健忘、記憶力退化的時候,常會立刻想:他們一定是失智了!然後自己越來越焦慮。但其實作為長期協助失智症個案、照顧者的心理師,我看失智症狀的角度跟照顧者常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