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不需要理性,但經營一段關係需要理性。
這堂課教你看懂關係的自然走向,並讓你有能力把關係引往長期穩定的方向!
大人的戀愛,其實起點在於搞清楚這整個「局」- 判讀對方的需求,找出合宜的雙贏策略,才能讓一段感情走的遠又走的久。 在這堂課中,Joe將透過幾個不同的感情案例,帶著大家透過看懂戀愛賽局來找到其中『阻力最小的路」,並學習如何應對以謀求雙方都能從中得到快樂的策略。 這是讓戀愛能長期維持的重要知識,也是每個大人該學習的一堂課。
有個女生問到:「大家都強調「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但也同時提醒大家要「順勢而為」。那麼到底何時該走自己的路?何時又該順應潮流呢?」布萊恩在前幾天已經先寫了一篇他的觀點(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vs. 順勢而為,到底哪個才對呢?)。 他以天賦的角度談這問題,那我在這篇則有些額外的補充。
之前去某大學演講,結束後有個同學趨前問了一個問題:「Joe你好,我想知道,在你過去面對困難決定時,比方說創業,你怎麼知道你做了對的選擇呢?」
我聽了一愣,回答說:「當然不知道啊,不走到最後,誰會知道選擇是否正確呢?」
她又補充:「我是說,你怎麼知道某個選擇是機會而不是風險? 或是怎麼知道這選擇的機會是大於風險呢? 難道沒有什麼方法能讓我們更容易判斷出結果會是偏好還是偏壞嗎? 有沒有可能我以為很好的機會,其實有很多我沒看出來的問題呢?」
剛剛在臉書上看到嚴守仁先生寫的一篇感嘆文(貼在文末)。 大意是提到台灣跟大陸企業面對員工訓練上的態度差異。 根據他的觀察,大陸那邊的企業企圖心越來越高,排除萬難也要投資在學習上。 但台灣這邊的企業卻大幅縮減時數,重視內容以外的要素,而學生的學習動機也不斷下降....
這其實是一個我們常常被問到的問題。 尤其在職場大人學:人際關係與優勢策略課程中也常常有同學會反應:「職場政治我不喜歡、與人競爭我很討厭,我在職場上難道不能獨善其身嗎? 不能悶著頭把自己工作做好就好?」
答案:確實是不能的!
出版社編輯部在清明過節前的晚上寫信來問我,說最近網路對於「女朋友是否該幫忙洗碗」的討論很熱門,問我對此有沒有看法。
老實說,若單就「該不該」洗碗這議題本身,我還真沒什麼看法。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對於價值判斷的議題我通常沒什麼興趣選邊站。 因為這類議題沒有標準答案,別人的價值觀未必一定符合自己的狀況 -每個人的環境、狀況大不相同,只談「該不該」未免失焦了。 這也是為何網路各類討論最後通常都只是吵鬧收場。 因為一群背景不同的人硬要把各自的狀況套用在別人身上,最後肯定是會不歡而散的。
所以不打算在這篇談「該或不該」。 我比較想談「一個女生在面對這樣一個問題時,該從什麼方式思考這整個局?」 畢竟任何難題的第一步都是看懂這整個局。 至於看懂了局,要怎麼做,那則是個人主觀選擇了。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的小說其實紅了好一段時間。這類型的書其實平常我不太會去注意的。 之所以會發現,是因為我在2013以及2014分別有書上市,所以有段時間我有在觀察著博客來的中文書排行榜。 也因為這段時間的觀察,發現到這本以領帶為封面的系列小說竟然長居在排行榜很長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