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洋 Joe Chang - 作者系列文章
張國洋 Joe Chang
Joe G+ ICON Joe LInkin ICON

現為識博管理顧問執行長,也在台灣百大上市櫃公司擔任管理講師與專案顧問。歷年客戶包含工研院、台積電、廣達、富智康、光寶集團、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中鼎工程、建國工程、台橡公司、大同公司、三陽工業、TVBS、特力屋集團、城邦集團、誠品集團等。 為了對抗雙魚座的感性,一直在努力強化理性思維與邏輯思考。 相信邏輯發展能解構任何事物,並讓我們找到合宜的人生策略與方向。

轉貼 HP大中華區總裁孫振耀退休後九大感言

最近看到這篇文章,幾乎的概念我都很贊同,寫的也比我好得多。 XD 所以在此轉貼分享。
其中幾段也剛好跟我前幾日貼的所謂沒錢都要去有類似的概念,所以也能彼此呼應一下。

PS, 也有人說這不是孫振耀的作品,但反正文章寫得好、也很有道理、所以還是值得一看。


一、關於工作與生活

我有個有趣的觀察,外企公司多的是25-35歲的白領,40歲以上的員工很少,二三十歲的外企員工是意氣風發的,但外企公司40歲附近的經理人是很尷尬的。我見過的40歲附近的外企經理人大多在一直跳槽,最後大多跳到民企,比方說,唐駿。外企員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公司的成功,並非個人的成功,西門子的確比國美大,但並不代表西門子中國經理比國美的老闆強,甚至可以說差得很遠。而進外企的人往往並不能很早理解這一點,把自己的成功90%歸功於自己的能力,實際上,外企公司隨便換個中國區總經理並不會給業績帶來什麼了不起的影響。好了問題來了,當這些經理人40多歲了,他們的薪資要求變得很高,而他們的才能其實又不是那麼出眾,作為外企公司的老闆,你會怎麼選擇?有的是只要不高薪水的,要出位的精明強幹精力充沛的年輕人,有的是,為什麼還要用你?   

加拿大回來 寫於香港機場候機時

回去加拿大兩個禮拜,如今假期已經到達最尾聲。

雖然不知情的人會認為這是如同度假的兩個禮拜。

但是實際上卻不是這麼一回事。

滿疲憊的度過了這段時間,是沉浸於哀傷與回顧的兩個禮拜。

 


在搬離台灣的第十五個年頭,家裡又決定要搬回台灣。

消極的影響是日後回去加拿大的機會恐怕不太多了;積極的影響在於「歸屬感」這東西又再一次的被切斷了。

海外搬遷的困難在於無法什麼都跟著搬走,大部分的傢具物件都將拋棄。

我必須在這兩個禮拜中把在此存放超過十五年,甚至一些還是當時從台灣帶來超過這年限的物件重新整理,

而篩選出少數僅能帶回的東西。

 

負回饋螺旋

今天本是去做導入的啟動會議,不過最後還是變成半宣導半上課的活動。


上完課的回程是由學員中一個老先生開車送我去車站。
路上他是一直興致很高的跟我對話,從課程談到他們公司派系,甚至談到女性在工程公司多吃香...

最後不知道為何,他甚至開始講起他以前一個同事追求當時廠花的故事..
一邊開車一邊轉頭來看我,跟我說到:
「很不容易哪。 追了人家許久,人家都不理他。每次都讓他漏氣或是給他排頭」。
然後大笑起來,「不過啊,努力很久後最後還是給他追到了啦。 很了不起喔!」
我直覺的問說,『不過... 應該沒有持續很久吧?』
他訝異轉頭,「是啊!」
停頓了一下,「後來雖然結婚了,但是似乎結婚三年後就離婚了」
「真難想像之前是這麼愛的死去活來的」
「只是你怎麼會猜到呢?」
 

儲蓄險那件事情的後續

話說,上次提到在MSN上被一個前同事拉住要向我介紹儲蓄險。 當時我跟他說要開會慌忙下線後,本來以為這件事情就這麼躲過了。 第二天還快樂的在BLOG上貼出了我對於儲蓄險的看法 (當然,他並不知道我的部落格)。

結果呢,沒想到又過了兩天,他看MSN上一直無法說服我,索性殺了過來找我。 人都跑來了,我也不好避不見面,只好陪他吃了一頓午飯。 那當然,吃飯中也就聊聊這中間大家彼此的生活改變,也講講他為何會突然跑去做保險。 飯吃完了,果然還是繞回了儲蓄險那件事情。(該來的總是躲不掉的)

他呢,就不慌不忙的從包包拿出資料,然後聲音很歡愉的告訴我:「我跟你講,這張保單一定是算錯了,馬上要停賣了,你一定要聽聽看!」 (我心想:還真是見鬼了! 怎麼世界上有這麼多張算錯要停賣的保單。 更特別的是,怎麼我認識的人都有這種好康要告訴我呢?)

但既來之則安之,我決定就乖巧的把整個故事吃下去吧。 所以他拿資料、我專心看;他計算,我點頭稱是。 最後他很滿意的叫我想想,然後記得跟他聯絡。

 

聽完,我還真不得不佩服這些保險公司對於「算錯停賣」這故事整個流程設計的精密,因為搭配他的描述、當下的計算,還真會讓人覺得是張好單子。 但是我這人就是鐵齒,沒有自己算過的,我都不置可否。 所以當場我也沒有說甚麼,只答應會回來研究研究。

 

做到這兩點,就會很容易在職場升遷

怎麼樣的人最容易在職場上獲得升遷呢? 若不談逢迎巴結、送禮物走後門那類手段,那任何人只要注意兩個要點,一定可以很容易脫穎而出。 這兩點是甚麼呢:....

保險的哲學問題,你要賭甚麼

最近寫了兩篇關於儲蓄險的文章。 或許有人並不理解為何我覺得儲蓄險這樣的商品是個「兩邊不著」的東西。 所以呢,這篇就來談談我到底怎麼看待「保險」這檔事吧。

先說,我並不反對保險的概念。 事實上,我們學專案的人,還非常重視保險的議題。 因為這是一種幫忙把風險轉嫁出去的方法。 唯一在這裏的問題僅在於,保險僅是一種消極的風險處理手法。 意思就是說,保險金能幫忙減少傷害,但是傷害終究還是出現了。 尤其若是人身保險這東西,拿到時,要不是就是受傷生病、要不就是死亡了。 它沒辦法免除風險。

既然保險沒辦法免除風險,那為何人還需要保險呢? 這在於天有不測風雲,事情總有可能出現不好的一面。 一旦這類事情發生時,最少你可以留下一點甚麼東西給你的子女家人。 這樣,就算是消極的風險因應手段,也多少還有其意義。

但問題來了,何時是我們最需要保險來幫忙轉嫁風險的時期呢?

不能突破的就會退回原點

「你從來沒有因為選擇而猶豫過嗎?」
「從來不覺得下決心很煎熬嗎?」

這是最近一個朋友問我的問題。

之所以會問這樣奇怪的問題,在於原本她打算要離開外遇的老公。 不過舉棋不定下,後來終究又選擇回去原本的婚姻生活。在這次跟我聊近況的時候,談到了這段決定的心路歷程,也反問我上述的問題。

上次跟她聊是去年十一月的事了。 那次她告訴我,她快要生小孩了;另一個消息呢,則是得知老公外遇的事情。老公外遇對象是個在線上遊戲認識的女網友,進展到甚麼程度她是不知道,但總之她老公是坦承有發生關係過。 當時她話語中就透露著茫然,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一方面當然為此很生氣決定要離婚;另一方面呢,則也流露出對未來不知該怎麼辦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