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有部很棒的電影叫做:Gravity(地心引力),由珊卓布拉克以及喬治克隆尼主演。 有非常震撼的一鏡到底,有非常深刻的求生意念,也有非常棒的故事情節。 不過,今天不是要談電影情節,而是想談談其中出現的「太空漫步」。
電影中喬治克隆尼有個推進器。 朝著方向調整背後的噴射口就會噴出氣體,他就能朝了氣體相反的方向滑動前進。 學過國中物理的都知道,太空中沒有空氣所以沒有阻力或是摩擦力,加上遠離地球也沒有地心引力,所以一旦開始移動,是沒辦法靠自己的力量停下來。 當背包的燃料噴完後,漫步的方向若與想去的目的地不同時,距離可會隨著時間越拉越遠…
為何沒頭沒腦的寫了這麼一段呢?
滿多人會問我們該不該去做特定某些事情。 比方說「該不該出國唸書」、「該不該去考PMP」、「該不該再去拿個碩士或博士」、或「該不該換跑道」等。
看過我們文章一段時間的讀者,應該都知道我們會問當事人「長期目標是什麼」。 畢竟唯有知道長期目標的狀況下,才能評估這些選擇是否為最有效的手段。 (類似概念可以參考 困境的起點: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找到自己要什麼的五個步驟)
不過很多人雖然找到了自己的長期目標,但還是會在諸多的方法中迷失。 比方說最近有個網友就是如此。 他說他很確定想在目前的公司往上爬,可是目前進展好像有點卡住了。 覺得自己可以做的都做了,工作也很認真努力,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些什麼。 所以想說是不是該去考些證照或是去上MBA之類的東西。
我給他了這麼一個建議:畫里程碑。
前幾天去送洗衣服,和洗衣店老闆閒聊,她提到她妹妹最近正為換工作的事苦惱。新工作大約做了一個月,工作內容和環境與期待落差很大,很想離職。但一來擔心履歷不好看,給人不穩定的印象,同時也猶豫,如果再多做個幾個月,情況或許會好轉,畢竟老闆給的薪資還真不錯。幾周以來,心情就在這「欲走還留」間舉棋不定,十分痛苦,於是問起我的意見!
上週有個讀者趨前問我了一個問題。 這問題跟我們常常談到的「風險控制」有關。 我覺得很值得重新闡述一遍,所以把記憶中的對話還原,並分享給版上的讀者。
他問說:「兩位剛剛講了很多內容是跟創業有關。 可是若我未來沒有打算創業,但我又很認同你們提到你們對未來局勢的觀點,有沒有甚麼合適我一個上班族的策略?」
在深夜的住宅區,一位警察駕著警車沿街巡邏。他發現路燈下有黑影晃動,看起來像是個醉鬼,於是警察上前盤問:
警官:這位先生,請問你在這兒幹嘛?
醉鬼:我在找鑰匙,剛剛開門時不小心掉了。
警官:你把鑰匙掉在路燈下了?
醉鬼:不是,鑰匙掉在門口旁的樹叢裡!
警官:那你為什麼在路燈下面找呢?
醉鬼:因為這裡光線比較亮啊~
前段時間有位網友問了我一個問題。
她說:「我上次有來聽Joe你講【如何有效自我改變】的那場講座。 你在其中有提到改變前要為自己訂一個明確的目標。 也清楚解釋了背後的理由。 事實上你們很多文章也都提到在決策過程中要先知道自己的長期方向。 可是我覺得訂目標很困難、尤其長期目標很難。 我不知道自己長期要甚麼,現在也只訂出一個五年的目標、只知道五年後自己想要什麼…」
我問:『所以五年後你要什麼?』
她說:「我想要存些錢,然後五年後能出國讀書。」
前段時間看了一部電影叫〈中國合夥人〉。 這部電影是陳可辛在2013年所拍,談的是三個年輕人從大學相遇、深交、離開學校、後來成長創業的故事。
這部片子最讓我覺得耐人尋味的部分,大概是主角在其中反覆提到:「是我們改變了世界? 或是世界改變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