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洋 Joe Chang - 作者系列文章
張國洋 Joe Chang
Joe G+ ICON Joe LInkin ICON

現為識博管理顧問執行長,也在台灣百大上市櫃公司擔任管理講師與專案顧問。歷年客戶包含工研院、台積電、廣達、富智康、光寶集團、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中鼎工程、建國工程、台橡公司、大同公司、三陽工業、TVBS、特力屋集團、城邦集團、誠品集團等。 為了對抗雙魚座的感性,一直在努力強化理性思維與邏輯思考。 相信邏輯發展能解構任何事物,並讓我們找到合宜的人生策略與方向。

交易領域的物理嫉妒

前幾日貼了篇「物理嫉妒(Physics Envy)」,講到不同尺度Uncertainty的應對態度。 這兩日整理電腦硬碟時,找出一份我多年前在某個論壇上回答別人關於「交易系統」的片段文章。 這是從另一個面向來解釋為何混沌問題,不該求取線性解的討論。

但我要提醒的是,這搞不好會把問題搞得更複雜。 畢竟在我們版上出沒的人,未必人人都有金融商品投資或投機的經驗。 所以從Speculation的角度談「系統設計」,搞不好更少人能理解(笑)。 但反正是翻出來的文章,若剛巧有人對金融投機有興趣的,這或許提供一些參考。

 

月亮哲學教我的事:現在穩定,其實承擔了未來的風險!

上課或是聚會時常常碰到有同學問我一個有意思的問題:Joe,照書上來看,一個PM理論上應該要精通很多技能才行。 可是照我目前的公司而言,很多內容我工作上根本學不到。 就算自己上課學了,好像也根本用不上。 我還需要去理會那些東西嗎?」

這是個有意思的問題。

首先,從我的觀點而言:確實,一個及格的PM應該要會很多東西。 除了專案管理課本內的內容(如基本的排程、範疇、成本、風險這類),也要培養合約的法律素養、財務知識、文件管理、流程、人事、策略、營運、甚至一定程度組織與政治議題。 若是畫成雷達圖,可能超過十幾個以上的邊了。

可是回到現實面而言,我所認為的及格,跟各家公司老闆認為的及格可未必一樣。

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

這篇是自言自語。

昨天把村上春樹的「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又看完了一次。

前一次看應該是十多年前。 這本是少數村上比較沒有這麼形而上的一部作品,分兩個分支來描繪故事。 整體而言算是較充滿科幻趣味的一本,就算很少在看他作品的人應該也能毫不困難的看完。 當年讀完後,只能算是隱隱約約的理解主角為何最後選擇留在牆的世界的森林裡面。

不過呢,這次看完後,感覺不大相同。

或許年歲又不一樣了,我倒反而有點不能理解,主角為何做出那樣的選擇。 覺得如果我換成是主角的話,這次或許會選擇留在有圖書館女孩的現實。 就算不選擇現實中的那位圖書館女孩,非要留在牆裡面,那若把心放棄掉去跟那個協助夢讀的女孩留在一起,似乎也還是個尚可的選擇。 但若這些都不要,純粹為了保留心卻選擇住在森林中? 以現在的我而言,這好像怎麼想也不對勁了。

Joe的時間管理術08 - 單價判斷與時間投資術

前篇我提到「時間的單價」這一概念。 也就是把我們的時間,換算成錢一樣的價值。 並透過「做某件事情對你未來能產生的價值」來做為行動上的決策依據。

那篇文末,有讀者留言問說:

cjw

Joe 你好,
第一次在這個網站回文:)
我也有類似於文章所說的時間價值的想法
但是我有點好奇:如何能知道自己所下的主觀價值真能為未來帶來效益?

-----

這確實是一個好問題。 雖然我在前文中提到價值來自於未來效益,可是若不知道是否真能帶來未來效益,那不就可能錯估情勢了嗎? 做了一堆事情以為能帶來未來價值,結果後來發現根本弄錯了。

G940開箱

這篇跟專案管理毫無關係。 可當成純粹的勸敗文。 :P

前幾天,家裡收到這個包裹。

看起來是羅技Logitech的產品喔? 但到底是甚麼東西呢? 盒子拆開來一看…

關於取暖

很多網友會到版上來問些問題。

無論那是關於專案管理、組織規則、PMIS、甚至是愛情或是生涯規劃的問題,我們都會秉持著客觀的立場,盡量就有限的資訊做分析,並理性地告訴讀者我們的看法或建議。

當然,不敢說那些建議就一定正確無誤,但都是「若我們自己在那情境中會採取的動作或規劃」。 就算不十分完美,但至少是肺腑之言。


不過久而久之,我發現很多網友來發問,其實並非是想解決問題。 而僅是想來取暖 → 並不是需要別人指點方向,而是渴望別人的同情。 我之所以特別寫現在這麼一篇文章,就是想要跟大家就「取暖」這件事情談一下我個人的「偏見」。

首先,我要先說,取暖是非常無益的一個舉動。 一方面浪費自己時間,另一方面也是個會讓自己一直陷在困境中出不來的關鍵因素。 我非常不希望大家這麼做。

雖然這樣講可能有些傷人,但我甚至會用一個非常不太好聽的字眼來形容取暖:「取暖等於心理上的Masturbation」。 生理上的Masturbation我還可以理解與認同,但心理上的我就極度不以為然了。 所以呢,我在面對取暖文時其實會滿冷酷無情的。 一般在版上問問題的,我會盡力回答;就算是踢館挑釁的我也會盡量中立的回覆。 但一旦察覺當事人只是需要溫暖,需要別人對他們說 : 「你是對的,別人才是壞人!」 那我可能就會放著不管了。

再論「不安全感」 (三)

這篇本來其實應該跟前一篇再論「不安全感」 (二)一起貼出來的。 只是這一大段要談的內容實在很長,最近幾周又忙、一下寫不完,所以逼不得以拆成兩篇。 但前篇文章的斷點沒抓很好就是,所以有點突然斷掉的感覺。 :D 總之,建議讀者們是可回頭再看一次前篇,最好兩篇一起讀下來會比較順一些。

------------------

前文最後寫道:

對於「不夠格這件事情」有甚麼能對抗的方法呢?
這得分成兩個角度來談
- 一個是實際的不夠格
- 一個是自卑感創造的不夠格

----------------

這篇就繼續接續這兩個角度繼續探索下去 :

實際的不夠格
實際的不夠格,我們可以簡單的定義為「客觀上的無能」。 也就是說,確實你比你的對手弱小很多,而因為這客觀上條件的差異,造成你與目標之間的差異。 這差異因為太明確了,所以人很難避免不會想去做一些希望能彌補差距的防衛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