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偶爾會在收到的詢問信件當中,看到一兩位中年工作者,因為技能長久沒有更新、升級,導致選項不斷變少、甚至失去轉職籌碼的案例,每每看到都會覺得心痛不已,如果早一點開始做一點準備,即便真的遇到的職涯的意外狀況,就算不一定能幫助你完全不受打擊。如果你已經工作很多年,很久沒有好好針對自己的職涯現況做一些釐清和評估,建議你趁這個機會,趕快拿起紙筆,評估一下自己的職涯安全係數,假如安全係數高,那麼恭喜你,短期內遇到變動你可能都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萬一你的安全係數不高,那麼也建議你趕快動身,看一看可以做出哪些改變,增加在就業市場中的價值喔!
其實,這個辯論題目本身就把工作二分了,要嘛只能選擇喜歡,要嘛選擇高薪,兩者只能擇一,這太難選擇了吧!我也想要選擇又高薪又喜歡的工作,但是找不到呀!然後人生就陷入了痛苦的抉擇,要愛情還是麵包?然而,人生未必只是二元選擇題,喜歡有分程度的喜歡,報酬也有不同形式與等級的報酬。我想要利用《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裡提到的第一個觀念:「重擬問題」,來開始討論這件事。
以前在自我探索時經常都會認為應該先關注優點的部分,專注在自己到底何處比別人好?直到有一次,和以前的同事在聊英雄電影時,他問我說:到底為什麼男生會喜歡看英雄電影?我就跟他說,復仇者聯盟對我來說多半是看特效看帥氣,可是我覺得X戰警就可以看到更多深度的東西。當時我跟他說:我對X戰警的印象是,裡面每一個英雄最強大的超能力,都會剛好是他最大的痛點之一。
在我們所受的教育下,很多人都會養成一種不邀功、不牟利的習慣,認為助人為快樂之本,就該要無私默默助人,可是如果你是因為做一件事很擅長,希望透過這個擅長來交換你想要的事物,那麼就不該免費。只要免費,你就無法衡量你擅長、熱愛的事情可以給你帶來多高的價值,這個價值是否足夠支撐你的理想生活,當你真的把成果拿到市場上,你才能夠知道這有沒有人需要,會不會你挑到的這個領域根本就是紅海,能把這件事情做好的人滿坑滿谷,又或者當你發現成果能交換到的價值有限時,你也才能夠評估,是不是要繼續提升成果品質。
可能許多人在職場上不乏遇到所謂「亂搞的老闆」,以自己的意見為核心,一意孤行,最後你的解法可能是拖拖拖陽奉陰違,或是更糟的,工作厭世覺得自己有個愛講幹話的慣老闆。許多人問我的,如何說服老闆,或是如何自我調適,這背後其實隱含了一種,認為「老闆不知道事情的真相與全貌,就擅自下決定,自己無可奈何」的意味。
我自己兩種環境都待過,所以我才會建議,選擇甚麼環境,其實取決於你自己能力適合在哪邊發光發熱。如果你有在大公司嶄露頭角的背景與強大的實力,那當然去大公司會是一條好路。可是如果你跟我一樣,來自於一個平凡的家庭,又不善於社交,在大公司很可能完全被埋沒。但無論如何,請不要幻想有任何地方能把所有規則都訂清楚,能把職位的功能都寫明白,能把升遷管道都透明化。如果有,肯定是個競爭激烈的環境,你很可能只能在長長的隊伍後,慢慢排隊,然後疑惑「為何永遠升官的都不是我」。
很多時候,看到職缺會想要趕快應徵,或者是慢了就沒機會的感覺,確實市場上有些職缺比較搶手會有這樣的狀況,但仔細想想,就算這個職缺沒了,可是如果你在這段時間努力把能力提升上去,等到未來職缺又釋出,或是出現其他差不多等級的工作,成功錄取的機會也會相對上升, 但若為了追短期職缺,讓心理狀態變得非常焦躁不安,最終就會落入能做的不想要,想要的做不到的困境迴圈中。所以我個人其實滿建議在進入人力銀行之前,先把心態設立成:我要找的是1年後的職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