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收到一個學員來信提問,20多歲、有著幾年工作經驗的她告訴我,她對於未來該做什麼並沒有太清晰的想法,唯一明確知道的,就是想穿得漂漂亮亮,在環境很好的地方上班。即將面臨三十大關的她對此覺得很焦慮,希望我能給她一些建議。
從小,許多父母或師長就常耳提面命「少說話,多做事」的重要性,告訴你人不必宣揚自己的功勞,只要埋頭苦幹,總有一天會被老闆注意到。從人品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謙虛和不求回報確實值得尊敬,不過在職場上,很多時候這卻並非值得採行的做法。
最近剛成為社會新鮮人的弟弟,常跟我抱怨不知道老闆要什麼,總是無法符合老闆的期待,加上我之前帶人的經驗,我想總結成以下的三個「向上管理」的建議以及具體做法。
我很清楚知道台灣仍然有大把大把的公司,是用「年資」在審核履歷,雖然我自己覺得年資只能代表一個人才的部分面向,不過確實也無法排除有許多公司把這個做為第一審查標準,因此假若你所在的產業有很明顯的「年資」信仰,那下面我要聊的觀點,也許不適用於你的情境。
鳳凰花開,驪歌初響,每年六月,總會有一批大專院校學生離開校園、踏入社會。然而,初入社會難免有些人會對職涯與生涯規劃感到迷茫,因此在今年畢業生準備投入職場之際,大人學編輯群彙整了 Joe 和 Bryan的幾篇經典文章,以「自傳撰寫建議」、「選擇工作的考量」、「第一份工作的出頭捷徑」、「學校沒教但很重要的理財技能」,以及「長期的職涯課題」五個面向為大分類,給職場新鮮人 10 項該盡早理解的提醒。
2018年在看了《刻意練習》一書後,發現我過去的一些成功學習的經驗都有相似的軌跡,而失敗的學習經驗中,也同樣有違背學習理論的地方,後續又陸續讀了《大腦喜歡這樣學》《給大人的人生翻轉學》《學會如何學習》以及許多談論學習的文章及影片,包含「費曼學習法」、「心智圖筆記」之類的眾多資料後,為了驗證這些學習方法是不是真的有效,所以我決定拿我一生中學得最爛的「英文」、「程式開發」來當實驗,驗證從零到一的學習,是不是真的存在一套高效且通用於所有領域的規則。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一個我過去讀《戰國策》印象最深刻,也蠻喜歡的故事。先把這個故事說完,接著我再來談談由此延伸的職場學習吧!故事主角是戰國時代齊國一個叫做馮諼的人,他因為家裡很窮,所以決定去找「戰國四公子」,也就是戰國時代四個國家的丞相之一的孟嘗君,想當他門下的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