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這八個字,來掙脫「我是為你好」的枷鎖

用這八個字,來掙脫「我是為你好」的枷鎖

你覺得你的父母管很多,不僅會道德勒索,還會要你不斷地符合他們的期待?相信這對很多人而言,始終是個人生困擾。

像是我認識的一些朋友,年齡早已滿二十歲了,甚至都已從學校畢業進入社會,父母還是把他當孩子一樣。干涉職業選擇、挑剔男女朋友、逼他多加衣服,甚至有些父母還是沒事會進房間、開抽屜、拆私人信。

無論怎麼抗議,父母都覺得「我可是為了你好」。

我偶爾也會被一些讀者或是同學問到:「大人學為何都沒有開設相關的課程呢?」(編按:目前大人學已開設一門父母關係相關線上課程【V029成熟大人的父母相處指南】

老實說,我其實今年稍早時,曾想過要來辦一場這樣的講座,也整理了一些故事跟經歷。但後來這主題準備著就停將下來。停下來倒不是有甚麼道德顧慮或是擔心有父母來抗議,而是我細細梳理了一番後,發現父母的問題,搞不好是最單純的一種人際關係問題。

父母的問題,或許比你想得更簡單一些

比方說職場的人際關係很麻煩。因為你就算討厭某些人(如你的老闆)或是跟同事處不來,除非你離職,不然還是得每天八小時的跟他們待在一起,並貌合神離同心協力的把工作完成。在這種複雜的人際關係裡,雖然相處時間長,但還好之處在於,你若學些管理知識,提升軟技能的影響力,雖不喜歡別人,卻也可以把事情做好 。

至於戀愛與伴侶的人際關係,相對麻煩了一些。因為你得跟這個人長時間相處,不只是白天的八小時,而是晚上的十六小時。你們得要一起吃飯、一起睡覺、一起休閒、一起生活,如果相處不融洽,那接下來的人生根本是地獄了。所以除了找到真愛外,你還得不斷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更成熟、更圓融、更有智慧,更知道怎麼避免讓事情走入惡性循環。

唯獨親子關係,我覺得沒有上面兩種複雜。只要你過了十八歲,或最晚大學畢業,就讓自己搬出家裡;當你不需要每天都跟他們大眼瞪小眼之下,這幾乎就解決90%的問題了。

換句話說,以我的偏見而言,要跟父母關係圓融,起點其實就是八個字:經濟獨立、搬出家裡。只要你能做到這兩點,其實誰也沒辦法真的干涉你。

做得徹底一點:解決他們認為你「不可靠」的擔憂

雖然不被干涉很容易達成,但其實大部分父母的干涉,起點恐怕都是出於善意。他們希望你工作順利、希望你感情美滿、希望有人能照顧你、希望你人生不受苦不受難。尤其他們小時候匱乏沒能得到的東西,他們希望你能得到。小時候經歷過的苦難,他們希望能預先幫你排除掉;小時候顛沛流離,希望你一生平穩安定;小時候生活不穩定,希望幫你把一輩子的路都預先鋪好;小時候沒學到某項才藝(如鋼琴),希望你能延續他的夢想……

只是這時代變動太快,他們過去覺得好的東西,在接下來的時代或許早已不適用。更何況,孩子終究有自己的人生目標,所以父母喜歡的、以前遺憾的,也未必是孩子感興趣的東西。

有些父母當然夠明理,所以在成長過程中,你們可以有效率的溝通,讓他們理解他們的人生遺憾不應該讓小孩來實現。或是讓他們知道,你其實有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生命見解。可能過程會有些爭執,但最後總能找到一個相互尊重的相處模式。

但有時候父母的干涉,則是來自於對你「不可靠」的擔憂。可能你在他們面前總是吊兒啷噹、總是表現得像是生活白癡、總是單純天真、總是缺少思考。所以,當你突然提出某個他們無法理解的人生選擇時(不想做穩定工作、想去海外當志工、想創業、想當動畫師、對區塊鏈有興趣、開發遊戲、想寫APP等),他們會顯露懷疑與擔憂。

他們的干涉,只是擔心你過度自我感覺良好,並憂慮你會因此受傷。這時候你該做的並不完全是抗爭,而是讓他們知道「你長大了」。

所謂長大,不是身體成熟這種形式的長大;而是你開始從人生的全貌有想法、變成熟、有策略、理解自己以外的其他人(也是大人學這些文章以及課程的起點)。換句話說,不是只是嚷嚷著要創業或是要追夢,而是把追夢該有的能力逐步養成、把追夢該做的事情做出明確的計畫、把追夢可能面臨的風險清楚認知,並做了很多事情去降低或是排除這些風險。(你看,完全就是專案管理有沒有?所以專案管理還真是人人該具備的基礎知識)

你做了這些事情,父母會覺得安心;而安心就可以降低他們想要伸手控制的動機。所以明理的父母,你不用衝撞,而是用行動來說服他們。(類似的概念Bryan也有一篇文章:我的夢想爸媽不同意該怎麼辦?也歡迎大家參考看看)

換句話說,你不但經濟獨立,還讓他們理解了,你有在為將來打算。當你變成成熟大人,他們當然也會適當的尊重這份成熟;但是,若你每天待在家裡、又不工作、經濟又不獨立、生活還需要別人照顧、卻老嚷嚷著什麼遠大夢想,那麼被干涉或者被父母擔憂?實在怨不得人啊!

不過啊,也有些父母是因為恐懼而想抓緊你

但不免有些父母不這麼明理。他們可能面臨一團亂的生活,你是他們未來生存的唯一希望與寄託;也可能他們有強烈的偏見與特殊的意識形態(仇富、仇貧、政治偏激、宗教狂熱、小時候的遺憾感太強、或對特定生活型態的嚮往),所以無論如何,就是希望你要100%的照著期待走。

這樣類型的父母,你確實很難用「我長大了」來說服他們。因為他們完全不能理解你是獨立的個體,也不想理解,為何你會不嚮往他們嚮往的方向。

對於這類父母,老實說你到了一定年紀就能輕易分辨出來。所以屆時,你該做的,就是盡早做好獨立的準備,年紀一到就立刻搬出老家。你不再依賴任何人,你就不會被情感綁架,你也就有更多空間來發展你的人生。

而且保持距離,你可以避開跟父母的爭吵,時間拉長了,大家反而可以找到一個平衡的相處模式。而且你一旦經濟獨立,成就斐然,一樣可以照顧父母,而且是一種「被尊重」的方式照顧他們。孝順不是乖乖聽話,直到一家人同歸於盡;你若能活出更好的未來,讓父母能因為你而看到另一個世界,這也是一種孝順的形式。

但若你始終住在家哩,他們干涉你、你努力反抗,很可能最後你雖然沒有100%往他們想去的方向走,卻也無法自由地往你想去的方向走。最後兩頭不著,始終沒做出什麼成就,你就更沒籌碼來「證明」你是對的。你與父母關係越是緊張,他們也越覺得你不肖更不孝,彼此越難找到一個平衡相處的舒適位置,這段關係就徹底卡死了。所以,提早拉出距離,不讓關係徹底卡死,這也是另一種型態的孝順呢。

在這概念中,我還想補充一點。其實也有些人,是刻意地讓自己處在這樣的卡死狀態中。

這聽起來有點難理解是嗎?但他們追求的,其實是為了自己的膽怯找尋責怪的理由。因為若持續被父母干涉,將來就能把一事無成的結果怪罪到父母身上了。你或許聽過有人嚷嚷:「我其實很有才能的,只是因為父母不讓我這麼做,我才無法追逐夢想!一切都是他們害的」。因為對自身沒自信,在害怕失敗下,對他們而言最好的策略就是根本不開始。

「因為父母讓我不能開始」,就是某些人在這困境下的藉口了。可是啊,藉口並不比人生成功重要!必須打碎這個連結,你才能真的不一樣。(Bryan對此也有寫過一篇文章,建議大家也可以看一下 年過30歲還讓父母主導你的人生?你孝順的恐怕不是爸媽,而是你的恐懼!

離家獨居的另一個好處:你得真的學會自立

最後我還想談一件事。就是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只要經濟獨立,住在家裡也一樣吧?

我認為,住在家裡跟住在外面,是完全不一樣的心理認知。因為住在家裡,就算你經濟獨立,還是處在半依賴的狀態。父母往往在你看不到的地方,默默還是幫你做了很多事情。比方說可能還是幫你洗衣服、幫你收衣服、幫你疊衣服;回到家裡飯已經煮好了,你只要吃就好;回到家晚了,想要吃消夜,冰箱打開就有媽媽早上買好的新鮮的雞蛋可以泡麵;客廳出現蟑螂,喊叫一聲也有人能幫你消滅。

換句話說,你始終不是一個人,也沒有頭到尾仰賴自己去處理過生活的各類問題。你沒這樣生活過,你不會體會自立的辛苦以及自由的感覺,你也不曾有一種「我建立了某種事物」的成就感。

當年我自己離開家、自己賺錢、自己獨自居住後,這部分的經歷,對於一個孩子的自立其實是一個重要的歷程。因為你自己在外租屋,從無到有的採買生活該具備的各類器具。你想辦法解決從吃飯、洗衣、網路線、打掃、電腦、電話、寢具、家具、協商房租等各類大小事,自己注意要去繳水電費,自己得在半夜肚子餓的時候想辦法,得自己打掃整理、掃廁所,甚至換床單。一切都得靠自己做主。換句話說,很多事情麻煩的其實並不是執行,而是背後的判斷跟決策。你得獨自一人,承擔所有的決策與判斷,那才是你自己掌握了人生責任感的來源,以及體察責任感重量的起點。

等到某個時間點你回頭看,你發現雖然那個租屋處並不完美、沒有家裡這麼溫馨,但始終是你靠自己的努力一手打造出來的世界。這是一個你靠自己而真真正正擁有的東西,是別人無法介入、無法奪走的經驗。這類經驗常常才是我們有能力創造出更大未來的契機,也才是一個你真正跟父母踏入一個平等關係的源頭。

所以每次有人來問到我關於怎麼排除父母干涉?怎麼解決情感勒索?我都會說,趁你還來得及的時候,讓自己徹底獨立一回。讓父母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你,讓他們理解你長大了,讓他們知道,你也有能力建立出你的世界。

然後,真正的尊重,才會出現關係之中。

延伸閱讀

年輕的朋友請讀這幾篇
我有夢想,但到底何時該開始追夢?
犧牲,不是孝順的唯一選擇:我愛你,但我也想過好我的人生
我的夢想爸媽不同意該怎麼辦?
年過30歲還讓父母主導你的人生?你孝順的恐怕不是爸媽,而是你的恐懼!

父母該讀這幾篇
建立這4個好習慣,幫助孩子避開危險與災害
該送孩子去資優班嗎?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